戊型肝炎的病原学及特异性诊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病毒性肝炎防治手册》第21页(1302字)

戊型肝炎以往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HNABA)。1989年Reyes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本病毒的基因克隆,并将此种肝炎病毒称为戊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HEV颗粒呈球形,直径为27~38nm,平均为32~34nm。大小可因地区不同而异。病毒表面有突起(spikes)和缺刻(indentation)。无包膜,本病毒不稳定,在4℃下保存易裂解,在锰或镁离子存在下可保持其完整性,存放在碱性环境中较稳定。对氯仿敏感。根据该病毒特征分析,戊型肝炎病毒类似杯状病毒(alicivirus)。

HEV病毒核酸为线状单股正链RNA,共有8500个核苷酸组成。HEV基因组的复制和甲型肝炎病毒相似,以HEV正股RNA为模板,在RNA指导的RNA聚合酶(RDRP)的作用下,合成互补的负股RNA。以此负股RNA作为模板,在RDRP作用下,合成新的正股RNA,作为子代HEV基因组,并和病毒蛋白一起组装成新的HEV。

HEV易感动物有狨、食蟹猴、恒河猴、短尾猴及黑猩猩等。动物肝组织内病毒复制高峰比ALT水平升高早5~12d。在感染的动物胆汁及粪便中均可发现病毒颗粒,粪便中的病毒仅在急性期出现,随即很快消失。但肝组织内偶见病毒。经口或静脉接种含HEV粪便或肝组织提取液及胆汁,均可使动物感染。

二、特异性诊断

(一)抗-HEV检测

可用ELISA检测血清抗-HEV。抗-HEV一般于感染后2周阳转,3~5周后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2周后阴转。

Purdy等和Ichikawa等分别将HEV的结构基因插入PATH10和PUHX2质粒,其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能被抗-HEV所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可采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抗HEV IgM和抗-HEV IgG,本法特异性高,对亚洲、非洲及北美的不同HEV株有交叉反应,故可广泛应用。

(二)HEV-RNA检测

Tsarev等从戊型肝炎患者分离出HEVSAR-55株,按其HEV-RNA序列,建立RT-PCR方法,发现感染HEV的食蟹猴RT-PCR全部阳性,粪便中HEV-RNA早于血清出现,而晚于血清消失。

(三)HEVAg检测

应用免疫荧光法(FA)检测肝组织中HEV抗原,或用实验感染动物的肝组织作抗原片,用FA阻断法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血清抗-HEV。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肝活检标本中HEV抗原检出率最高。

可用免疫电镜(IEM)或ELISA法检测粪便或胆汁中HEV抗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