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2页(900字)

【释义】:

中暑指儿童受高温条件的影响,如在高气温环境下时间过长,新生儿保暖过度等造成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障碍。儿童发病较成人少见。

【诊断】:

临床表现:

(1)年长儿初起可觉头昏、胸闷、心悸、口渴、唇干、恶心。

(2)病情进展可见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干燥闷热,体温升高常超过40℃,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速。

(3)严重者可出现昏厥、昏迷、惊厥、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治疗】:

治疗原则:迅速降低过高体温,防治休克心衰等并发症。

1.降温

(1)迅速撤离高温环境 年长儿初起可置阴凉处或空调房,适当补充含盐冷饮,可缓解。

(2)物理降温 降低室温,最好室温为28℃左右。头部、腋下、腹股沟大血管处置冰袋,或温水浴、冷水、酒精擦浴。应注意观察体温、血压、心率。当体温降至38℃应暂停,如有回升再进行。

(3)药物降温 氯丙嗪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严重者用氯丙嗪和异丙嗪0.5~1mg/kg人工冬眠,需注意体温、血压。

2.防治并发症

(1)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予静脉补液,可参考血电解质测定,予补充适当张力的液体。

(2)心血管系统药物 如体温已降而血压不升,可增加血容量并选择洋地黄、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等强心血管活性药物。

(3)对症处理 有惊厥予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等,其他可予吸氧、抗感染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