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48页(5151字)
【释义】:
休克是由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急性循环灌注不足,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组织和器官功能损害,最后发生脏器功能衰竭。
儿科临床所见休克最常见由感染所致,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分泌的外毒素引起。现认为一些病毒、霉菌、寄生虫、厌氧菌等严重感染时亦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发生(本节讨论感染性休克)。
【诊断】:
1.临床表现 目前儿科仍主要依据1980年全国小儿感染性休克座谈会纪要内容分型。
(1)轻型
1)皮肤黏膜 面色苍白或口唇、指趾轻度发绀、皮肤轻度发花。
2)四肢 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s(除外寒冷、高热、脱水的影响,少数休克早期表现为面色暗红、四肢温暖)。
3)脉搏 增快,心率加速(除外高热、哭闹、药物等因素影响)。
4)血压 略低或正常,脉压2.67~4.00kPa(20~30mmHg)(指收缩压低于“年龄×2+60”mmHg)。脉压正常值4.00kPa(30mmHg)。
5)尿量 略减少,婴儿每小时10~5ml,儿童每小时20~10ml(正常尿量每小时婴儿不少于10ml,儿童不少于20m1)。
6)神志 尚清楚,但有萎靡或烦躁。
7)呼吸 增快。
8)肛趾温差>6℃。
9)眼底 以小动脉痉挛为主,小动脉与小静脉之比为1∶2或1∶3(正常2∶3)。
10)甲皱观察 管样动脉端变细,管襻数目减少。
(2)重型
1)面色苍灰,口唇、指趾明显发绀,皮肤明显发花。
2)四肢 四肢湿冷,接近或超过膝肘关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
3)脉搏 细速或摸不到,心率明显增加,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
4)血压 明显下降或测不出,脉压<2.67kPa(20mmHg)。
5)尿量 明显减少,婴儿少于每小时5ml,儿童少于每小时10ml。
6)神志 模糊,表情淡漠或昏迷。
7)呼吸 增快,或有呼吸困难节律不整。
8)肛趾温差 更明显。
9)眼底 小动脉痉挛,小静脉瘀滞,部分病例视神经乳头水肿。
10)甲皱观察 管襻动脉端变细,静脉端瘀滞扩张,血色发紫,血流速度减慢,血流不均,出现细胞集聚现象。
(3)休克伴心功能不全
1)心率 增快或减慢(除外其他因素)。
2)心音 第一心音低钝。
3)心律 不齐可有早搏奔马律。
4)呼吸 增快或减慢或不齐,肺部可有啰音。
5)肝脏 进行性增大。
6)中心静脉压 轻者1.18~1.37kPa(12~14cmH2O),重者>1.37kPa(14cmH2O)。
(4)休克伴脑水肿
1)神经症状 头痛呕吐,惊叫烦躁,重者昏迷惊厥。
2)面色 苍灰,重者更明显。
3)血压 偏高(休克纠正前血压可不高)。
4)前囟 张力增高。
5)呼吸 增快,重症节律不整。
6)肌张力 增高,脑疝时肌张力减弱。
7)眼部 可无异常,重者瞳孔不等大,光反应迟钝,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固定。
8)眼底、甲皱 变化同前。
(5)休克伴ARDS(休克肺)
1)呼吸 增快,进行性吸气性呼吸困难,重者伴发绀,吸氧不易缓解,心率减慢至呼吸衰竭。
2)面色 暗红,重者呈青灰。
3)肺部 可无异常或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有捻发音或管状呼吸音。
(6)休克伴肾功能衰竭
1)少尿或无尿 少尿:儿童少于每日300ml或每小时15ml;无尿:儿童少于每日100ml,婴儿少于每日50ml。
2)血容量不足或肾功能衰竭 少尿可作脱水利尿剂诊断试验。20%甘露醇0.5~1g/kg于15min内静脉注入(心功能不全者忌用)。2h内尿量应超过40ml,如无尿用呋塞米(速尿)1mg/kg,仍无尿应考虑肾功能衰竭。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大多增高,严重时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测定有助于判定血液浓缩及血容量丧失。
2)尿常规 可无异常或出现蛋白及红细胞。
3)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肾功能损害可出现尿素氮、肌酐、血钾升高。
4)血气分析 合并休克肺pH可<7.35,PO2<6.7kPa(50mmHg)。
5)DIC 有出血倾向应作凝血机制DIC指标测定。
6)细菌培养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送细菌培养。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合并休克肺见两肺透亮度减低,重者有片状或网状阴影。
【治疗】:
1.抗休克治疗
(1)补充血容量 改善微循环及纠正酸中毒,分三个阶段。
1)快速补液阶段 可选用胶体液后用晶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10ml/kg或5%碳酸氢钠5ml/kg滴注,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4.49mmol/L(10vol%),继以2∶1等张或2/3张含钠液,液体量300~400ml/m2或15~20ml/kg计,总量不大于400ml,1h内输入。
2)继续补液阶段 经首批补液后病情好转,可根据病情分批再予补液,每批15~20ml/kg,开始可仍予等张含钠液,然后予1/2~2/3含钠液,一般随休克恢复酸中毒会逐渐自行消除,如仍酸中毒较重,可重复用等渗1.4%碳酸氢钠半量一次,不易过多,可参考血气分析结果。如循环仍差,血压不回升,可重复低分子右旋糖酐5~10ml/kg。本阶段补液40~60ml/kg(400~800ml/m2),维持6~8h。
3)维持补液阶段 休克基本纠正,予1/4~1/3张含钠液50~80ml/kg维持24h,此期需注意补钾。
补液量含钠量及速度应考虑吐泻、尿量及脱水心衰等情况调节(见表2-1),难以纠正休克可参照中心静脉压,小儿中心静脉压正常为0.59~1.18kPa(6~12cmH2O)。<0.39kPa(4cmH2O)示血容量不足,>1.47kPa(15cmH2O)示有心衰。
表2-1
2.血管活性药物
(1)山莨菪碱
1)山莨菪碱(654-2) 首选,用0.5~2mg/kg,静脉推注,初时可每隔10~15分钟1次,待面色转红,血压恢复后逐步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后渐停药。
2)东莨菪碱 0.01~0.02mg/kg,用法同山莨菪碱(654-2)。阿托品已较少应用。
(2)多巴胺 该药可同时兴奋α和β及多巴胺受体,随剂量不同药理作用亦不同。小剂量每分钟<10μg/kg,收缩外周血管扩张内脏血管;中剂量每分钟10~20μg/kg,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阻力;大剂量每分钟>20μg/kg,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肾血流量减少,不宜应用过大剂量。
(3)多巴酚丁胺 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排出量,改善休克状态,每分钟2.5~10μg/kg。
3.其他疗法
(1)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 选用有效抗生素2~3种静脉给药足够剂量,如明确病原可按药敏调整抗生素。
(2)强心药物 可于首批快速补液后常规应用1次,可选毒毛花苷(毒毛旋花子苷)K0.007~0.01mg/kg稀释10~20ml缓慢推注,4~8h可重复一次,或用毛花苷C(西地兰)。
(3)脱水剂 可改善脑水肿,20%甘露醇1g/kg,6~8h后可重复或用利尿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肾上腺皮质激素 以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效果较佳每次10 mg/kg或地塞米松每次0.25~0.5mg/kg,可用2~3次,休克纠正即可停用。
(5)降温止惊 伴高热反复惊厥者可用氯丙嗪、异丙嗪各1mg/kg肌注行人工冬眠,亦可用温湿敷,冰袋降温,严重惊厥可加用地西泮(安定)等。
(6)抗凝治疗 有DIC或可疑DIC可予小剂量肝素0.25~1mg/kg缓慢滴注,4~6h可重复1次,将凝血时间(试管法)控制在20~30min以内,如剂量过大,凝血时间延长,出血严重加用鱼精蛋白对抗(1mg对抗1mg)。轻症及早期可用双嘧达莫(潘生丁),每次3~4mg/kg,缓慢滴注。
(7)纳洛酮 用于休克早期,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排出量,提高动脉压,每次0.1mg/kg。
另外还有抗内毒素抗体(用于革兰阴性菌休克)及一些酶的抑制剂,抗白介素抗体,抗TNFa抗体,纤维连结素等已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效果,正逐步试用于临床,可望将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