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结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766页(5473字)

【释义】:

骨与关节结核为人型和型结核菌感染。属体内其他结核病灶的继发病变,原发病灶可能在肺、扁桃体或消化道。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脊柱结核最多见,其次为膝关节结核,髋关节结核。

【诊断】:

(一)一般症状

(1)常有结核接触史,也可找不到,部分患儿可同时患有肺,胸膜或淋巴结结核。

(2)可有低热,盗汗,倦怠,食欲减退,削瘦和“夜啼”。

(3)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可有贫血,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菌培养可阳性。

(二)脊柱结核

1.临床表现

(1)疼痛

1)为轻微钝痛,劳累加重,休息则轻,咳嗽,打嚏或持重加重疼痛。

2)与恶性肿瘤不同,晚间多能较好地睡眠。

3)胸椎段病变有时可主诉腰骶部疼痛。

4)如病变压迫髓或神经根,疼痛可能相当剧烈,并沿神经放射。

(2)姿势异常,脊柱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

(3)脊柱畸形,以角形后突畸形最常见。

(4)局部压痛和叩击痛阳性。

(5)可有冷脓肿形成,常见部位:

1)颈椎 咽后壁,颈三角。

2)胸椎 椎旁(X线可显示)。

3)胸腰椎及腰椎 腰三角,髋凹,大腿内外侧,胭窝和臀部等。

4)可合并截瘫 早期表现为走路不稳,肌无力易跌倒,可有生理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感觉消失,可由痉挛性变为弛缓性瘫痪。

2.辅助检查 X线表现:

(1)脊柱生理性弧度改变。

(2)椎体骨质疏松,可见破坏和死骨。

(3)椎间隙变狭窄或消失。

(4)可见冷脓肿。

3.鉴别诊断 应与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椎间盘钙化,骨骺炎,腰椎间盘脱出,半椎体畸形和脊柱肿瘤进行鉴别。

(三)髋关节结核

1.临床表现

(1)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

(2)开始可间歇性跛行,晚期为持续性跛行。

(3)髋关节各个方向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早期可仅表现为伸髋和内旋受限,Thomas征可阳性。

(4)患侧髋部肿胀,下肢肌萎缩。

(5)晚期可出现患髋屈曲内收畸形,可并发病理性脱位。

2.辅助检查 X线表现:单纯骨膜结核表现为患侧的骨盆和股骨上端弥漫性骨质疏松,小梁变细,皮质变薄。患侧髋的滑膜和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稍宽或稍狭窄,全关节结核显示软骨下骨板完全模糊或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严重破坏者,可见病理性脱位或关节强直,长期混合感染可见骨质硬化。

(四)膝关节结核

1.临床表现

(1)膝关节疼痛,休息则轻,劳累则重,全关节结核疼痛比较剧烈,晚期膝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疼痛有所减轻。

(2)单纯骨结核肿胀压痛比较局限。单纯滑膜或全关节结核关节周围均可见软组织肿胀和压痛。

(3)关节积液多者,浮髌试验阳性。

(4)关节活动障碍,跛行至不能行走,到晚期可发生脓肿,瘘道,关节畸形或强直。

2.辅助检查 X线表现:

(1)单纯滑膜结核可见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

(2)单纯骨结核多见于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较少见于髌骨和腓骨头,显示骨质疏松,小梁吸收或骨质破坏。病损可局限于骨骺或干骺端,可穿越骺板,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3)晚期成全关节结核,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某一部位出现破坏,甚至发生脱位,畸形,强直成骨硬化性变。

【治疗】:

1.全身治疗

(1)适当休息,加强营养,注意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补充。

(2)一般支持疗法,包括肝油,钙剂,维生素B和维生素C。贫血给以抗贫血药物,必要时输血,混合感染者应给予有效抗生素。

(3)抗结核治疗

1)最常用的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等。

利福平(rifampin) 10~20mg/kg·d,分2次空腹服用或清晨1次空腹服用。新生儿及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异烟肼(INH) 10~20mg/kg·d,可分3次或1次服用,可加用维生素B6,用药过程中注意有无贫血,肝肾功能,并控制富有组胺的食物。

链霉素(streptomycin) 15~30mg/kg·d,分2次肌注,注意第8对脑神经症状。

对氨基水杨酸钠(PAS) 0.2~0.3mg/kg·d,分3次服用。

乙胺丁醇(ethambutolum) 开始25mg/kg·d,分2~3次,2个月后改维持量15mg/kg·d,每日1次,每月查视敏度肾功能。

2)通常联合使用2~3种抗结核药,首先采用异烟肼和利福平。

3)用药时间

a.膝、肘、腕、踝、手和足等中小关节用药1~1.5年。

b.肩、髋、脊柱和骶髂等大关节用药2年左右。

c.开始治疗和手术治疗前后,给药应适当集中,每日给药,以后根据病情的改善,逐步改为间断给药,可隔日或每周2次给药,在间断给药时,每一次用药量,可适当增加。

2.局部制动和脓肿穿刺

(1)局部制动 可根据具体病情及受患部位,选择使用石膏型,牵引,夹板和支具等方法。脊柱结核睡硬板床,不合作者使用石膏床或背心。

(2)脓肿穿刺

1)对有明显压迫症状又不宜立刻进行病灶清除者,可作穿刺吸脓减压。

2)为了明确诊断,有时对可疑的脓肿进行诊断性穿刺,所得脓液作细菌培养。

注意操作技术,以免穿刺孔持续流脓和混合感染。

3)局部注射,可用于单纯滑膜结核早期和手足短骨结核,常用药物为异烟肼,2次/周,0.1~0.2g/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脓肿穿刺后也可在腔内注射异烟肼或链霉素。如局部有死骨或大量坏死组织,则局部穿刺和注射效差。

3.手术治疗

(1)病灶外植骨融合术 常用于脊柱结核-脊柱后路融合术,适应证为:

1)椎体病变已静止,但稳定性不够者。

2)病灶清除术时发现脊柱不稳定者。

关于固定节数问题,一般应包括病灶上、下各一个健康椎体,手术必须准确定位。

(2)病灶清除术 适应证:

1)病灶内有较大或较多死骨,不易自行吸收者。

2)病灶内或其周围有较大脓肿,不易自行吸收者。

3)流脓窦道经久不愈者。

4)单纯滑膜结核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单纯骨结核有破入关节囊的危险或早期全关节结核者。

5)有脊椎压迫症状,可一面清除病灶,一面进行减压。

(3)术前准备

1)年龄太小的幼儿,必须慎重考虑,宜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2)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

3)对腹膜后有巨大冷脓肿患儿,术前应穿刺吸脓减压,以防止腹腔内骤减,腹腔脏器充血而发生休克。

4)因混合感染发生高热的患儿,应先引流脓肿,待急性炎症消退,体力恢复后再行病灶清除术。

(4)术后处理

1)术时或术后视情况给以输血。

2)全麻或截瘫患儿加强清醒前护理,注意肺部情况,定时翻身,鼓励咳嗽。

3)对截瘫患儿加强预防褥疮和泌尿道感染。

4)术后1个月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

5)对混合感染者,术后应继续应用有效抗生素2~3周,直至伤口愈合,对无混合感染,术后可用广谱抗生素1周左右。

(5)治疗原则

1)单纯滑膜结核

a.以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辅以休息,加强营养和局部休息和制动。

b.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病变继续发展者,可行滑膜切除术。

2)单纯骨结核

a.非手术治疗。

b.局部有明显死骨或窦道经久不愈者,或骨病灶离关节较近,随时有侵入关节危险者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反而继续发展者,行病灶清除术,残留空腔如无严重混合感染,可用松质骨碎片充填骨腔,术后患肢固定1~2个月。

3)早期全关节结核 进行病灶清除术,手术关键是病灶清除必须彻底和尽可能不破坏关节的稳定性。

4)晚期全关节结核 有下面两种情况需要继续治疗:

a.局部仍有活动性病变,如死骨,脓肿或窦道经久不愈者行病灶清除术。

b.病变虽静止,但关节仍疼痛,并有明显畸形或强直,根据年龄、职业,愿意选作关节融合术,截骨术或成形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