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104页(1038字)

【定义】由于饮食、精神情绪、药物、环境等不良因素使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系统失调、胃酸刺激致粘膜损伤,形成溃疡。可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任何部位。中医属“胃脘痛”、“心痛”范畴。

【取穴】主穴:胃、十二指肠。配穴:皮质下、三焦、脾、内分泌、胰胆、神门、交感。

【方法】用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敷。剧痛时可针刺。

【疗效】耳穴治疗溃疡病症状期效果较好,贴敷3~5次症状多般能改善,但溃疡愈合需长期坚持治疗,小而浅表溃疡有望痊愈。

【典型病例】男,26岁,钡餐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用耳穴治疗半年,复查溃疡已愈合。

图29 耳针及组织胺注射,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例胃酸影响

图30 耳针及组织胺对胃癌病例的游离酸作用低于组织胺的作用

图31 耳针对胃溃疡病人的游离酸与总酸度不如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影响大

【按语】(1)据上海市耳穴分会许平东报道:“耳针与组织胺对胃液分泌相的改变”一文中探讨耳针对胃酸影响,与以往检查组织胺对胃酸影响的方法作对照。在耳郭胃区明显压痛点处针刺达软骨,留针,每隔15分钟抽取胃液1次,共4次,每次抽好胃液后作加强捻针刺激,1小时后拔针并肌肉注射组织胺1ml,每隔15分钟抽胃液1次,共8次。上述每次胃液均作游离酸与总酸度的测定,结果证实各10例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病人的总酸度与游离酸均高(前者明显)与注射组织胺后所查结果相似,而10例胃癌病人的游离酸低于组织胺的作用(见图29~31)。

(2)上海市耳穴分会郭旭辉报道:“耳郭视诊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和胃镜对照100例分析”文章中:40例急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胃区视诊见点片状红晕、有光泽、毛细血管充盈、有油脂(急性),见点片状白色、稍隆起,边缘暗红色红晕或苍白区凹陷(慢性);2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十二指肠区见上述反应;17例胃溃疡见胃及十二指肠区有上述反应。以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86.2%、88.2%。

上一篇:胃炎 下一篇:食欲不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