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
书籍:中国古瓷引鉴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68页(626字)
元代河南禹县继续烧造钧瓷,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宗眼。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由于釉厚,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三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鋬耳。如内蒙古博物馆收藏的呼和浩特出土的大炉,口、颈旁出鋬耳,耳后又有鱼耳和腹部相连。颈、腹贴塑龙纹,颈部有刻款“己酉年(1309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元代钧瓷瓶多带器座。如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双耳连座瓶,口沿为牵牛花形,长颈,鼓腹,下联壶(kūn,音昆)门形五孔座。颈肩之间有对称的摩羯(即人们常说的“鱼龙变化”)形双耳,肩部饰对称的虎头铺首,壶门上端饰力士。通体天蓝釉,间有紫斑(彩版39)。这两件都是元代钧窑典型器物,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总之,元钧瓷比宋、金钧瓷胎厚釉粗,多堆贴模印纹饰,器型具有元代瓷器的风格。
39.钧窑花口连座瓶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