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商业出版社《最新单位消防工作实务全书第三卷》第1548页(14539字)
上面已经叙述了发电厂、变电所及其他用电场所电缆火灾的危险性、火灾事故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并用国内外火灾事故的实例说明了电缆火灾具有火势凶猛、延燃迅速、扑救困难、损失严重、恢复困难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电缆火灾引起足够重视。
同时,应该认真研究引进机组电缆设计的特点,改进国产机组的电缆设计,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缆火灾发生和火灾蔓延。
近些年来,我们引进了许多国外机组,有些机组在电缆敷设和设计上有许多优点,值得借鉴。例如,某电厂(日本引进的2台350MW)电缆设计的特点是:采用托架、吊架,电缆穿管排列的敷设方式,经主通道、主桥架然后分开,整齐地、有规则地通向全厂各处设备。敷设时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严格分开,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分开,走向从零米开始,分别到主机、锅炉。厂用系统电缆使用的吊架上有盖板、下有底板,两侧可以通风。电缆进入开关室或接至负载都严格穿管敷设,并用软管封闭防护。进入开关室的电源电缆都单独敷设,进盘时都有铁皮封闭措施。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中远离热力管道及油管、油箱,靠近蒸汽管道的有石棉等隔热措施。
又如,某电厂(意大利引进,4台320MW燃油机组)电缆设计的特点是:电缆敷设以架空为主,380V厂用系统有部分为电缆沟道。集控室(两机)和6kV厂用系统电缆共用一个夹层,集控室在上层,夹层居中,6kV开关室在下,380V开关室在底层。电缆分散处和电缆支架困难处采用穿管敷设。支架、管子及附件由制造厂成套供应,现场进行组装。电缆电压等级按不同颜色标志,红色为6kV,灰色为380V和控制电缆,蓝色为热控电缆。
国内的某电厂电缆敷设,三期工程各有特点,一种是两机共用一个电缆夹层,将6kV、380V及集控室电缆分设三个夹层,夹层比较宽敞,每个夹层与两个隧道相通,一台机用一条隧道,靠夹层侧面敷设电缆。这样布局合理,走向清楚,利于防火,火情不易扩大。另一种,机组厂用系统的电缆厅位置宽敞,高低压电缆分开敷设进入开关柜,布置整齐、易于维修。从该厂电缆事故情况也可以看出其优点。
采用上述敷设方法,可以避免外界火源对电缆的影响,一旦局部起火,也不易扩大;避免了电缆沟积水、油、酸、碱、盐、汽等对电缆的腐蚀和影响;大多数电缆处于封闭状态,便于维护;布局整齐美观,投资费用增加不多,但可避免上述火灾事故的70%~80%,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下面我们针对电缆防火阻燃的教训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引进电厂电缆防火的特点,按照《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三个方面提出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措施。
(一)合理选择电缆型号、截面、敷设方式、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等
(二)合理采用防火阻燃措施
1.预防:
(1)发电厂、变电所及其他用电场所中,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因着火蔓延,酿成严重火灾事故的电缆回路,应根据负荷重要程度和使用环境,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措施。
(2)火电厂的汽机房、锅炉房、输煤系统等场所宜使用铠装电缆或阻燃电缆。
(3)新建或扩建300MW及以上机组的主厂房、燃油系统、燃煤系统及其他易燃易爆环境,应采用满足GB12666·5《电线电缆燃烧实验方法》中A类成束燃烧试验条件的阻燃型电缆。
(4)特别重要的电源回路如高、低压厂用变压器进线、联络电源、直流油泵、火灾监测报警系统、蓄电池直流电源、消防水泵、事故照明、计算机等重要负荷线路,可选用满足GB12666.6类《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中A类耐火强度试验条件的耐火型电缆。若采用非耐火型电缆,应将其布置在两个互相独立或有耐火分隔的通道中,也可对其中每个回路电缆作耐火处理,如采用耐火或难燃槽盒、施加防火涂料和包带等。
(5)重要的工业与公用设施的供配电回路,当需要增强防火安全性时,可采用具有难燃性或低烟低毒难燃性电缆。
(6)在油罐区、高温场所且要求较高的重要电缆,经济技术较为合理时,可采用不燃性矿物绝缘电缆。
(7)为限制电缆着火延燃范围,减少火灾损失,在主厂房电缆敷设设计时,每条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架空吊架上所通过的电缆,应符合下列原则:①发电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为一台机的电缆。②发电机容量为100、125MW时,为1~2台机的电缆。③发电机容量为100MW以下时,为2~3台机的电缆。
当不能完全实现时,应采取耐火分隔方式,如采用耐火隔板、加盖耐火槽盒或采用耐火型电缆等。
(8)对于空气中敷设35kV以上的高压电缆,应采取防止着火延燃的措施:单机容量大于200MW的火电厂、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所内,不得在一条电缆通道(沟、隧道、竖井等)中明敷容纳全部主电源回路的电缆,否则,应把部分主电源回路电缆敷设于耐火槽盒中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
(9)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中,宜设置能反映喷油状态的防火自动报警和闭锁装置。充油电缆线路两端,应按相分设具有油压超限(过高或过低)报警功能的油压监察装置。
(10)油箱和储油设备(锅炉燃油箱、汽机和其他辅机用油箱)应严禁布置在主控制室、集控室、继电器室、厂用配电装置、电缆夹层(沟道)的正上方或其中间,防止溢油流到电缆上或进入电缆隧道内。
(11)在电缆隧道中,严禁有可燃气、可燃油和蒸汽管道穿越。
(12)电缆夹层(电缆厅)、主电缆隧道及多回路充油电缆的终端处,可装设火灾监测和水喷雾灭火装置。35kV以上及大负荷重要回路电缆宜设置防护层绝缘监察装置。
需要明确指出,采用难燃型或阻燃型电缆,仍必须将防火隔火措施放在首位,否则,仍可能产生电缆着火延燃事故。因此,我们对阻燃电缆应该有正确的认识:①阻燃电缆不能理解为具有不会着火的耐火特性,阻燃电缆也不能够代替耐火电缆。电缆材料经阻燃处理后,其热分解、引燃着火、自燃起火的温度值,虽有提高,但程度有限,不足以达到实际需要的耐火水平。如PE材料中添加金属水化物等构成无卤阻燃电缆材料,氧指数由18增至33,相应的引燃着火温度由340℃提高到480℃左右。据电缆模拟试验,一般情况下火焰温度高达800~1200℃,且在距着火电缆近旁或其上方300mm处,均具有800℃的高温,这样,邻近火焰的阻燃电缆仍能被烧着起火。②自熄不意味不燃,具有阻燃自熄性电缆仍可以燃烧。聚氯乙烯含有氯,硬性的能够自熄,即在试验室作标准试验时,火焰会熄灭,或者当其离开火源时就冒烟而慢慢熄灭。然而,在实际火灾情况下,聚氯乙烯能够燃烧,温度高时燃烧速度更快。聚氯乙烯电缆当温度在150~270℃的范围内就开始释放大量的浓烟,其中含有大量的HCl气体;当温度为390℃时,能被引燃着火;当温度增至450℃时,一经点燃就会沿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快速传播火焰,速度约为20m/min;若当温度达800~1000℃时,电缆层数超过4~5层,燃烧将会更加猛烈。聚四氟乙烯材料实际上是不燃的,若过度加热,则会放出有毒性气体。因此,自熄不能理解为不燃。不能认为阻燃电缆在所有工程条件和工况下,都能实现阻止延燃而自熄。③采用阻燃,难燃型电缆必须与防火设施相结合。为使工程设计中防火措施可靠和有效,还应采取附加的阻止电缆着火延燃措施,如施加防火涂料、包带,设置阻火墙、耐火隔板,应用耐火槽盒和电缆穿管等措施,从而在火灾时阻止电缆延燃并自熄。在日本防火标准中规定,即使是耐火型电缆在穿墙、板及孔洞处,也需像普通电缆那样采取阻火封堵措施。对电子计算机房、主控室、集控室等重点部位,即使选用阻燃或耐火的电缆,也需对电缆贯穿的孔洞予以防火封堵。④阻燃电缆的研制和使用将有助于充实多种防火措施。在实际工程中采用阻燃电缆应与其他防火措施综合比较,根据客观需要和综合的经济技术效果比较后,再确定应采用的防火阻燃措施。
2.封堵:
(1)发电厂和变电所设计中,应给出电缆防火封堵设计详图和封堵工艺,以便按图施工、验收及评价。
(2)通向主控室、集控室、网控室、计算机室、电缆夹层及电缆穿墙壁、楼板,进出开关柜、控制盘、保护盘的孔洞,应采取有效的阻燃封堵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如采用无机防火堵料或油灰状的防火涂料(阻火腻子)等。楼板孔洞处设置的封堵层,强度应足够,以便巡视人员检查和工作。否则,应设置安全防护标志。若电缆穿金属管保护,应将金属管口的空隙用防火堵料填塞坚实。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等的每个竖井中的电缆不宜过多,应尽可能减小竖井的开孔尺寸,以便可靠封堵所有孔口。
采取封堵、隔离、涂刷和包绕措施是防止电缆火灾、隔绝火源、防止火灾蔓延和事故扩大的有力措施,也是保证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方面。
如1977年1月10日某电厂因高位油箱超温、沸腾、溢油引燃电缆的火灾事故中,电缆着火后将火势引燃至集中控制室、继电器室及电缆夹层,在继电器室中有一块备用热力控制盘(靠墙),内有三根电缆,除电缆表面被烟熏黑外,其本身完好无损,而其他电缆全部烧毁。其原因就是这三根电缆由夹层到继电器室的孔洞用水泥密实封堵,电缆穿管的管口也进行了密封,将火隔绝。其他电缆孔洞均未封堵,完全烧毁。由此可以看出封堵电缆孔洞是何等有效,何等重要。
(3)电缆穿越不同区域之间的隔墙、板的孔洞,应以非燃性材料严密封堵。
(4)架空敷设电缆的干道,应设置人行通道。对于6kV、380V厂用系统和集控室电缆密集的地方,采用电缆夹层、电缆厅(室),以便封堵、隔离。
(5)电缆终端、变压器、电抗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充油电气设备安装处,近旁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处理,防止着火油流淌入电缆沟内,引燃电缆。
(6)防火墙上的电缆孔洞,应采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并采取防止火焰窜燃的措施。
3.隔离:
(1)电缆隧道和重要电缆沟应设置阻火墙,应设置防火墙的部位有:火电厂内对应于厂用母线分段处(单机容量≥100MW),或全厂一半容量的厂用配电装置划分处(单机容量<100MW);公用主隧道、沟内引接分支通道处;通向控制室、配电室入口和厂外围墙处;长距离沟道内每相距100m处。
(2)在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应设置层间耐火隔板,以防止电缆着火后延燃至控制电缆。电缆在通过易受着火影响的区段(如汽轮机头部、锅炉防爆门、制粉系统防爆门、输煤系统等部位),应采用难燃或耐火槽盒,施加防火涂料、包带等措施,防止动力电缆着火后延燃控制电缆,防止易燃场所着火引燃电缆。
(3)火电厂主厂房架空电缆排架应与设备、管道的布置统一考虑。明敷电缆不应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面;电缆与热力管道之间无隔热板时,电缆与蒸汽管路(或其他热力管路)净距应不小于500mm(控制电缆)和1000mm(动力电缆);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时,净距应不小于250mm(控制电缆)和500mm(电力电缆);与油管路、储油设备的净距应尽可能增大;制粉系统防爆门的朝向应避免朝向明敷电缆,否则,应增加隔热、防火措施,如采取电缆穿钢管或采用耐火封闭槽盒;在桥架上设置盖板、底板或侧板,以油系统、储油设备和制粉系统故障波及电缆。
(4)火电厂、变电所每个电缆通道容纳主电源的电缆回路数,应严格限制,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应采用耐火分隔方式,或敷设于耐火槽盒中。
(5)电缆隧道、廊道、夹层等部位,有裸露电气设备时,应有可靠的分隔措施。
(6)在电缆竖井中,宜每隔约7m设置阻火隔层。
(7)实行阻火分隔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①阻火封堵、阻火隔层的设置,可采用防火堵料、填料或阻火包、耐火隔板等;在楼板竖井孔处,应能承受巡视人员的荷载。②阻火墙的构成,宜采用阻火包、矿棉块等软质材料或防火堵料、耐火隔板等便于增添或更换电缆不致损伤其他电缆的方式,且在可能经受积水浸泡或鼠害作用下具有稳固性。③除通向主控室、厂区围墙或长距离隧道中按通风区段分隔的阻火墙部位应设防火门外,其他情况下,有防止审燃措施时可不设防火门。④阻火墙、阻火隔层和封堵的构成方式,均应满足按等效工程条件下标准试验耐火极限不低于1h。
4.涂刷、包绕:
(1)动力电缆中间接头盒的两侧及邻近区段应增加防火阻燃措施,即在电缆接头两侧各2~3m的区段,以及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同一长度范围内,应采用防火涂料、包带做阻火延燃处理。
(2)在阻火墙两侧电缆区段上,应施加防火涂料或阻燃包带。
(3)锅炉房、汽机房、输煤栈桥等处易受着火影响的电缆,除应采用阻燃电缆外,还应涂刷防火涂料,或包绕阻燃包带。
(4)公用重要回路电缆,当采用非耐火型电缆时,可施加防火涂料或包带做耐火处理。
5.采用符合技术要求、阻火性能良好并经鉴定合格的阻燃耐火材料。电缆防火阻燃所使用的难燃槽盒、耐火隔板、阻燃包带、防火涂料、密封填料等应具备必要的强度,应符合难燃或耐火性测试标准,应满足有效阻止延燃和耐火性要求,应具有耐久性和适用性,并适应于工程环境。
(1)电缆难燃槽盒。电缆难燃槽盒是一种用于电缆防火的轻型封闭式槽盒,系采用阻燃玻璃钢材料制作。盒体具有高难燃性,耐腐蚀、耐油、轻质、强度高等特点,既可用作中低压电缆群或高压电缆的防火保护,又可以实现高压电缆的间接冷却,以提高电缆的载流量。
槽盒的阻燃性能指标:氧指数≥40;炽热棒法试验为难燃Ⅰ级,水平燃烧法为难燃Ⅰ级,垂直燃烧法为FV-0级;导热系数≤0.5W/(m·K)。
槽盒的耐火性能试验。试验是在一个6m×2m×2m的模拟电缆隧道内进行。该燃烧室内具有自然通风,室内设置八层电缆敷设支架,沿着支架上层放置电缆槽盒,下层布置4~6层电缆,电缆数量均为70根,可燃物质重约140kg,槽盒内放置电缆,电缆总体积应占槽盒容积的30%。试验结果表明:在槽盒盒外,底层电缆着火后,槽盒在916℃火焰温度下,持续1h盒体未燃烧,并保持了完整性;盒内电缆完好无损,盒内垫块上短时间最高温度未超过135℃,可见该槽盒具有良好的耐火隔热性能。
槽盒阻止电缆延燃试验。该试验是模拟槽盒内电缆自身故障而产生火灾的实际情况。试验时应该将盒内电缆延伸到盒外一段长度,从盒外一端点着电缆并任其延燃。当电缆从盒外着火延燃至槽盒口时,槽盒边缘无明火;延燃至盒内300mm长度即完全自熄。试验结果证明:槽盒盒体的封闭结构具有阻止电缆着火延燃作用。
槽盒按用途可分为两类:即中低压电缆用槽盒(适合于35kV以下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高压电缆用槽盒(适合于35kV及以上的单芯电力电缆)。
电缆槽盒的应用主要有:①沿较长电缆通道中,对部分重要电缆采用槽盒作为耐火分隔,从而当通道中产生局部着火时,槽盒内电缆受到保护。②在煤灰飞扬易堆积自燃物的制粉系统、给粉机平台、锅炉房、输煤系统或易受高温管道和漏油影响的汽轮机房等场所,采用槽盒作电缆的防火保护。③在电缆与油管路同沟布设的场所,亦可采用槽盒作为电缆的防火保护。电业、化工、建材等工业部门中电缆槽盒的应用非常广泛。
(2)耐火隔板。Ef85-A、C型耐火隔板系采用阻燃玻璃钢制作,是一种新型防火材料,该材料具有高难燃性、耐腐蚀、耐油、耐水、轻质等特点,适用于封堵电缆贯穿孔洞,作多层电缆层间耐火隔层及各类防火罩。
该耐火隔板材料阻燃性能:氧指数≥40;按炽热棒法和水平燃烧法测试均达到难燃Ⅰ级,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符合工程要求。
(3)防火阻燃包带。防火阻燃包带是用氧指数较高的阻燃材料制成的绕包在电缆护层上的带子。一般阻燃包带都以合成橡胶(如氯丁橡胶)为基础,并加以阻燃软化剂制成,通常具有自粘性,故又称自粘阻燃包带。包带的优点是施工方便,低温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缠于电缆上具有机械保护作用和阻燃作用,包带的氧指数通常在45以上。
(4)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用特殊配制的阻燃材料喷涂或涂刷在电缆护层上的涂料。防火涂料有非膨胀型和膨胀型两种类型。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一般用无机盐作粘合剂,并掺入石棉、硅酸盐、硼化物之类的无机物等,无机涂料粘附力很弱,且可绕性差,不适于涂在电缆上。
膨胀型防火涂料主要由膨胀催化剂、碳化剂、喷气剂以及树脂粘合剂等所组成。受火时,在高温作用下能膨胀生成碳质泡沫层,厚度可以膨胀好几倍,不仅能起到隔绝氧气作用而且有良好隔热效果,对被保护的基材能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常温时,厚度仅为0.6~1.0mm,不影响电缆的散热性能,不降低电缆的输送容量,膨胀型涂料有取代非膨胀型涂料的趋势。目前使用较多的膨胀型防火涂料如A60-1型改性氨基膨胀防火涂料、F60-2型膨胀型防火涂料、G60-8型膨胀型过氯乙烯防火涂料。
(5)防火堵料和密封填料。为防止电缆火灾事故蔓延扩大,电缆贯穿的孔洞必须用防火堵料或填料封堵。常用的防火堵料有阻火腻子和无机型防火堵料。阻火腻子(油泥状)的特点是在常温下不会硬化,在火焰高温作用时,会形成坚固的碳化层,从而起到有效的堵烟作用。
无机防火堵料本身为不燃性材料,氧指数为100,在高温火焰作用下不会释放出有毒气体。
为提高电缆着火后的密封阻火堵烟效果,可采用一种新型双组分组成的密封填料。施工时,将混合后成液态的填料注入电缆穿孔处的缝隙中,数小时后自行硬化,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防止水、油、烟气通过。
施工时用软质耐火纤维,如石棉、玻璃纤维、矿渣棉等填充,再用防火堵料塞平。
6.应按照设计规程和规范设置火灾检测和消防灭火设施,防止电缆着火、延燃。
(三)电缆施工
1.电缆敷设应严格按照规程、设计图纸(断面图)和有关防火、阻燃的技术要求去实施,做到高压、低压、电控、热控、强电、弱电电缆分层布设,布线整齐,通道宽敞,检修场地足够,便于维修、检查、监视、处理缺陷。
2.电缆敷设中,电缆构筑设施和电缆敷设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防止弯曲半径过小,使电缆受到机械损伤。国产常用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见表5-3-29。
表5-3-29 国产常用电缆允许弯曲半径
注:表中数值系电缆外径的倍数。
电缆在穿管和在支架、吊架上敷设时,应防止管口、吊支架将电缆损伤,应有防震、防磨、防碰措施,如加软性垫保护等。
3.施放电缆时,应将电缆放在专用滑轮上托放,禁止把电缆直接在地上拉拽,用机械拖放速度不应超过8m/min,防止电缆护层损伤。
敷设电缆时,环境温度应按制造厂家或规程规定执行。电力电缆拖放中,如有可能受到机械碰撞或行人接近的地方,电缆应穿入金属管或外设金属护罩进行保护。裸铅包电缆穿入管内应先用柔性材料保护后再穿入金属管。
4.电缆隧道、沟道应满足排水畅通,构筑物盖板支架强度应足够,防止电缆沟倒塌或支架脱落。
5.严格按照封堵、隔离、涂刷、包绕的技术措施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6.电缆沟、电缆隧道以及厂房内明敷设电缆,不应有黄麻外护层,在易受腐蚀地区,宜选用二级外护层(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在盐雾和有化学腐蚀地区,电缆钢甲、电缆支架应做好防腐、防蚀、防锈处理。
7.粘性油浸纸绝缘电缆的最大高差不应大于规程规定的允许高差值,否则应采用其他形式电缆,如不滴流浸渍纸绝缘电缆或塑料、橡胶绝缘电缆等,必要时也可采用塞止式接头方式。
粘性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的允许高差与电缆的结构和电压等级有关,1kV铠装电缆应小于25m;1kV无铠装电缆应小于20m;6~10kV电缆应小于15m;35kV应小于5m,若采取防止油干枯的有效措施时(如使用能补充注油的充油式终端等),最大允许高差可达10m;具有加强层的自容式充油电缆且当线路未设置塞止式接头时,最大允许高差应符合;(1)仅有铜带等径向加强层,允许高差为40m,用于重要回路时宜为30m;(2)径向和纵向均有铜带等加强层,允许高差为80m,用于重要回路时宜为60m。
8.制作安装电缆头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要求进行。电缆头分中间接头和终端接头。终端接头又分为户内终端、户外终端、环氧电缆终端、热缩电缆终端、冷缩电缆终端、预制电缆终端、象鼻电缆终端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电缆终端等。电缆终端事故率很高,多是密封工艺不良引起。因此,应严防制作过程中密封不严进水、进潮、进灰、进杂质,或者烧毁绝缘、损伤绝缘;绝缘胶质量应合格,灌注应均匀充实,不留空洞;密封应良好,防止漏油使绝缘干枯,绝缘强度降低;电缆中间接头应压接紧密,焊接牢靠,接触电阻应符合要求,防止接触不良、氧化、发热、流胶等引起绝缘击穿事故;制作后应经过严格试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应找出原因,重新制作;严格制作、监护、试验、验收制度,验收合格后应打上责任者标记。
9.多个电缆头并排安装施工中,其最小净距应不小于0.5m。安装在隧道或沟道内的接头盒,应用石棉板衬托,并用耐火隔板与其他电缆隔开。在电缆夹层、隧(通)道、沟洞内灌注电缆盒的绝缘剂时,熔化绝缘剂工作应在外面进行。
10.安装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和户外场所,不宜使用干包型电缆头。高差较大的电缆低位端和在环境温度较高场所应使用环氧树脂电缆头。电缆户外终端头应有可靠的防水、防雨设施。
11.电缆、电缆接头、终端接头处均应有电缆标示牌,其上标明电缆型号、截面、电压、起始端、用途、敷设日期等。在电缆接头,终端头的标牌上还应标明编号。
在室内、夹层、隧道中,电缆沟内不超过15m处,在转弯处,在电缆引入、引出处,在电缆排管的进出口处均应有电缆标示牌,以便运行中巡视、维护、检查和处理故障。
12.在扩建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工作票批准、执行和终结制度,加强与运行单位配合,对贯穿已运行机组的电缆孔洞、阻火墙应及时恢复封堵。
13.竣工验收中,应严格现场检验和原始试验记录审查,电缆头(中间接头或终端接头)制作、电缆敷设及防火设施应按规范进行验收。必要时对部分电缆进行抽试,以全面评价工程优劣。
(四)电缆运行和维护
1.在生产运行中,除认真执行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有关规程外,还应认真执行《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缆检修规程》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等规程和规定,应有严格的巡视检查、异常登记、缺陷处理、预防性试验等制度,并有完善的运行记录、缺陷处理及预防性试验记录和档案,使电缆与主设备一样处于严密的管理之中,以便及时发现处理缺陷,保证电缆安全、无隐患运行,以杜绝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
2.严格监视电缆的运行工况。电缆的负荷电流、运行电压及电缆表面温度均不应超过规程规定,特别是发电机电缆、变压器电缆、汇流母线电缆及重要厂用动力和重要用户电缆的表面温度,应重点监视,检查最大运行方式下最热点的电缆温度。测量方法可使用酒精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也可使用试温片。当电缆温度超过允许温度时,应做好记录,并采取措施将温度降至允许范围之内。
正常运行中的电力电缆不允许过负荷,控制电缆、热工电缆、仪表电缆不允许过负荷。短时过负荷,值班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减负荷、转移负荷等,将负荷降至规程规定的允许范围内。超过规定时间仍过负荷的,应按事故规程处理,以保证电缆安全、长期运行。
应编制电缆在沟中及不同环境温度下并考虑敷设方式、并列条数、散热条件等因素后的允许负荷电流表格,特别是大容量电力电缆和电缆接头,其表面温度和负荷电流更应严格监视,不准超限。
国产电缆正常运行缆芯的允许温度和电缆短路时缆芯最高允许温度,应不超过表5-3-30规定或按照制造厂家规定执行。
表5-3-30 常用电力电缆运行最高允许温度
注:有中间接头的电缆,按下列短路最高允许温度;锡焊接头为120℃,压接接头为150℃。
日本制造的充油电缆、高压充油电缆(POF)及交联聚乙烯电缆、实芯纸绝缘电缆的缆芯最高允许温度如表5-3-31所示。
表5-3-31 日产电缆最高允许温度 (单位:℃)
*括号内为使用低损耗纸。
* *使用电压较高时,允许温度较低,依使用电压而异。
3.应经常检查电缆的封堵、隔离、刷涂、包带等阻燃措施是否完善,发现问题应及时修补。
4.应及时清理电缆沟道的积水、积灰、积油、杂物和易燃物品,沟道内或电缆附近应保持清洁干净,无火灾隐患。沟道附近明火作业时,严禁将火种引入电缆沟道内。
5.定期检查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架等处的电缆防护层是否有放电、烧损现象,电缆表面是否有机械损伤,支架是否有松动、倾斜、生锈和损伤部位。如发现有上述现象应及时予以处理。
6.对漏粉严重的锅炉房、制粉系统弯头法兰及手孔处、给粉平台、绞龙平台、输煤系统的皮带附近、架空电缆的适当部位,应增设气力吹灰管或负压吸灰管,定期清扫,防止积粉自燃。如有条件,可将电缆用耐火罩盒、封闭式槽盒或穿钢管防护,也可以采用耐火板将其隔离(但应采取通风措施)。
7.应经常对电缆中间头和电缆终端头进行监视和检查,巡视检查中,应重点检查电缆接头盒有无发热、流胶、放电等缺陷。电缆终端头应清洁,套管无破裂、渗油及放电现象。引出线接头应紧固、无发热等异状。电缆应无放电烧毁、损伤及严重腐蚀情况。在狂风、暴雨、洪水、大雾天气应加强巡视检查,发现异常和缺陷,应及时消除。
应经常检查电缆终端接头接地状况是否良好,接地线应无松动、断股和锈蚀现象。电缆终端头应按规定时间停电打开填注孔塞头或顶盖,检查盒内绝缘有无水分、空隙及裂缝等,以防进入水分或潮气引起绝缘降低,产生绝缘击穿事故。特别是户外终端头更容易因密封不良,进水、吸潮引起绝缘击穿。
8.电缆夹层和沟道内的照明灯具和照明线路应定期检查,防止灯具和线路故障,产生火花。照明电缆应作特殊标记。
9.电缆沟道和电缆夹层里,应采取措施降低温度,为电缆防火和安全运行提供条件。电缆隧道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但电缆沟不得作为通风系统的进风道。
10.应经常对充油电缆和充油电缆供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供油系统工作正常,以满足各种可能工作条件下电缆任意部位的油压变化在允许范围之内。
自容式充油电缆的最低允许工作油压,应满足电气性能的要求,国产充油电缆最低允许工作油压不应低于0.02MPa;最高允许工作油压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对铅包、铜带径向加强式电缆不宜高于0.3~0.4MPa,对铅包、铜带径向和纵向加强式电缆不宜高于0.6~0.8MPa。
粘性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高差较大时,应经常检查其低端浸渍剂有无溢出,或由于内部静油压力过大使金属膨胀现象。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高端缺少浸渍剂,绝缘强度降低,导致电缆击穿。
11.在电缆沟内工作应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有关防火规定,谨防因工作不慎或使用明火不当,造成火灾事故。具体来说应该遵守如下规定:
(1)在电缆沟内工作,必须履行工作票制度(或口头命令)、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及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即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
在电缆沟内工作时,工作地点两侧邻近的门均应打开,工作地点设置遮栏,悬挂“在此工作”的标志牌。
(2)在电缆沟内、电缆夹层进行工作,若需明火作业,如使用喷灯、火炉、电焊、气焊等,为了安全起见,工作地点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黄砂、石棉布等;应保证火焰与导电部分的安全距离;电压在10kV及以下者,不得小于1.5m;电压在10kV以上者,不得小于3m。对导电部分的安全措施应按《电业工作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3)在电缆沟道中进行灌注电缆盒的绝缘剂时,喷灯加油必须在洞外进行,汽油和易燃溶剂严禁带入电缆沟内。点着火的喷灯,应该把喷嘴对着耐火墙或石棉板,严禁对着电缆和其他可燃物品。熔化绝缘剂的工作应在洞外进行,已熔化了的绝缘剂应该用有盖的手提桶拿至工作地点。用不完的绝缘剂严禁向电缆沟内倾倒。
(4)在电缆沟或在电缆夹层工作完毕后,应严格遵守工作票终结制度,现场进行验收,现场所有物品特别是可燃物品,必须清理干净;禁止将剩余的绝缘材料、绝缘剂和其他物品遗留在电缆沟道内或洞内;所有电缆洞口不应堆积建筑材料和其他杂物,以免影响安全和出入。
(5)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封堵因施工而凿开的孔洞,恢复电缆沟道内的防火墙、阻火墙、防火门和其他防止着火和火灾蔓延措施。
12.对电缆应认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火检查,以便掌握电缆的运行工况和缺陷,使电缆的缺陷和隐患及时消除。
13.对电缆应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在试验中发现泄漏电流增大(在规定试验电压下,泄漏电流三相不平衡系数应小于2,且泄漏电流最大相绝对值6kV及以下电缆应小于10μA;10kV及以上电缆应小于20μA)。除应加强巡视检查外,还应缩短试验周期,跟踪试验,以掌握电缆运行工况,防止发生短路着火事故。
14.对火灾检测、报警装置及灭火设施应经常检查、试验,发现缺件或工作不正常,应及时增补和处理,使消防设施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15.运行值班处应配备一定数量带有压缩空气或氧气的防毒面具,以备救火时急用。
(五)应按照设计规程和规范规定设置火灾检测和消防灭火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