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74页(3283字)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入不足,或由于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所引起的营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最终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有能量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营养不良之分。本病属中医学“疳证”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是因为饮食不当,或患病而致长期摄食不足,或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或消耗过多,均易引起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仅引起皮下脂肪减少,随着病情加重可有肌肉萎缩,各脏器发生退行性病变。严重者各脏器均呈萎缩,包括全身淋巴结和胸腺,从而引起新陈代谢失常和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宜,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以致脏腑失养,气液干涸。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多有长期饮食摄入不足史;或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或先天不足史。
二、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病久皮下脂肪逐渐消失,顺序为腹部、胸部、背部、腰部、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部。有时小儿呈虚胖状,面色苍白,肌肉松弛,或伴下肢浮肿,称“泥膏样”体质。婴儿常表现为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常有自发性低血糖、低体温、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或有腹泻及肾功能障碍。
三、分度(见表5)
表5 小儿营养不良分度诊断标准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合并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2.血浆蛋白:血浆白蛋白<35g/L,血浆总蛋白亦下降,运铁蛋白降低。
3.血清氨基酸:水肿型患儿有明显改变,必需氨基酸下降,非必需氨基酸不变或升高。
4.电解质:血钙、铁、锌常降低。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消瘦及肾病性水肿相鉴别。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积滞伤脾
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黄,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脘腹胀满,烦躁易怒。舌苔腻,脉细滑。
二、脾虚气弱
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或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偏淡,苔薄黄而腻,脉濡细而滑。
三、气血两虚
极度消瘦,呈老人貌,皮肤干枯,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或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
〔治疗〕
一、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进喂养方法,去除病因。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产生。
二、饮食疗法
对于营养不良患儿要给予合理膳食安排,食物应从流食、半质流食到饮食。消瘦型多补充能量,水肿型多补充蛋白质,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经口摄入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或口饲。
三、中医分型治疗
1.积滞伤脾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肥儿丸加减。
党参 白术 茯苓 黄连 胡黄连 麦芽 使君子 山楂 神曲 陈皮 甘草
2.脾虚气弱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 茯苓 白术 薏苡仁 砂仁 山药 扁豆 陈皮 甘草
3.气血两虚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若突然阳气暴脱,宜急用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汤以扶阳固脱。
四、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眼疳。
2.参术健脾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者。
3.启脾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伤食腹泻者。
4.资生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湿阻中焦者。
5.人参健脾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者。
五、单方验方
1.疳积散:鸡内金30g,生谷芽30g,焦麦芽30g,生黄芪25g,胡黄连12g,五谷虫30g,蜣螂30g,共研细面。每晚服3~6g,以红糖水调服。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虚食积者。
2.蟾蜍去内脏,焙干研末,每次1.5~3g。糖水调服,每日3次,用于消疳除胀。
六、其他疗法
可应用促进消化与代谢功能的药物;病情重者可鼻饲要素饮食,或进行静脉高营养液治疗,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入全血或血浆,婴儿每次25~50ml,儿童每次100ml,对严重病儿切忌大量输液及血浆等;积极治疗并发症,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治疗贫血及各种感染。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白术有强壮作用,可使体重增加,促进免疫功能。党参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根据机体不同的免疫状态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调整作用,党参糖可调节胃肠运动。山药所含营养成分和粘液质、淀粉酶有关,有滋补作用,能帮助消化。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胃肠运动。神曲含有酵母菌、淀粉酶等,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麦芽煎剂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所含维生素B亦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陈皮煎剂,挥发油及其所含甲基橙皮甙等对消化系统有多种药理作用:可抑制肠肌收缩,促进消化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