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412页(5338字)

尿崩症是由于垂体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不反应所引起的水代谢失调。临床上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大类。下丘脑垂体ADH分泌不足所致者为中枢性尿崩症。由于肾脏对ADH不能起反应所致者为肾性尿崩症。本病可发生于生后数月到少年期任何年龄。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病“上消”、“下消”范畴。

〔病因病机〕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由于下丘脑的视上核或室旁核的激素合成缺陷引起。继发性尿崩症是由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或颅内肿瘤及手术后产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素体阴虚,元阴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燥热内盛,阴津耗伤,五脏之阴失于濡养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本病以尿量增多为首发症状。婴幼儿常出现遗尿、夜尿增多,随之渴烦多饮,时哭闹不安,饮水后则安静,伴发热,脱水,无汗。年长儿则有明显烦渴多饮,消瘦,生长落后。继发性尿崩症可伴有头痛、视力障碍等原发病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24h尿量>3000ml,尿比重低于1.010,尿渗透压在150mOsm/L以下,尿糖为阴性。

2.血液检查:血浆渗透压常超过305mOsm/L,血中垂体加压素浓度降低。

3.禁水试验(与精神性烦渴鉴别):

晨起测体重、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查血钠、血浆渗透压。先让病人自由饮水,试验开始后禁水8~12小时,每小时排尿1次,测尿比重、尿量、体重及血压。如禁水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最高达1.015以上,尿渗透压达300mOsm/L以上,则可排除尿崩症的可能。

4.加压素试验:试验前测尿量、比重、渗透压。皮下注射水溶性加压素0.1u/kg,如注射后30~60分钟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1.015以上,或尿渗透压达300mOsm/L以上,可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如反应不良可诊断为肾性尿崩症。

〔鉴别诊断〕

1.糖尿病:有多饮、多尿症状,但尿比重不低,尿糖阳性,血糖升高,伴多食症状。

2.精神性烦渴:年龄偏大,常在某种原因之后出现多饮、多尿,轻者做禁水试验可鉴别,重者试用垂体加压素或限水加镇静剂治疗1~2周后改用盐水替代治疗。精神烦渴则不再出现症状。

3.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尿:多尿以夜间为主,尿常规有蛋白及红、白细胞。肾功能检查及B超易于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脾肾阳虚

口渴喜热饮,饮不解渴,尿意频频,尿清而长,面色少华,食欲不振,不耐疲劳,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或干结难行,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二、肺燥津伤

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小便量多,或伴遗尿,皮肤干燥,食少纳呆,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数。

三、肾阴亏虚

小便频,数量多,尿如清水,腰酸腿软,口干无津,生长迟缓,形体消瘦,舌质红绛,少苔或苔黄,脉沉细而数。

四、气阴两虚

口渴多饮,小溲如崩,食少面,乏力气短,倦怠懒言,低热盗汗,舌红乏津,苔白,脉虚细。

五、血瘀内停

颅脑外伤或手术损伤后,烦渴多饮,小便量多,或伴见肢体功能障碍,舌暗红有瘀斑,苔黄燥或少苔,脉弦数且涩。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生活规律,防止劳累加重病情。

2.口渴时当多进食新鲜蔬菜及水,防止失水、营养不良。

3.多尿时宜适当限制盐摄入。

4.忌辛辣、油腻,预防感染。

二、中医分型治疗

1.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益气,补肾健脾。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熟附子 肉桂 生熟地 黄芪 党参 白术 山萸肉 茯苓 枸杞子 益智仁 仙灵脾 桑螵蛸

加减:纳呆,便溏加苍术、薏苡仁;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加仙茅、补骨脂、鹿角胶;五心烦热,盗汗潮热加骨、牡蛎、地骨皮。

2.肺燥津伤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合二冬汤加减。

天冬 麦冬 沙参 天花粉 知母 生地 玉竹 黄芩 甘草 鲜茅根

加减:尿量甚多加金樱子、桑螵蛸;便秘加火麻仁;胀腹加山楂、麦芽、枳壳。

3.肾阴亏虚

治法:滋补肾阴,益气固摄。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五子饮加减。

熟地 山药 枸杞子 菟丝子 山萸肉 丹皮 泽泻 茯苓 金樱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桑螵蛸

加减: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加地骨皮、胡黄连、龟板;少气懒言,唇甲色淡加黄芪、党参、当归;口渴多饮加花粉、知母。

4.气阴两虚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生脉饮加减。

党参 麦冬 五味子 山药 生熟地 黄柏 无花粉 炙黄芪 甘草

加减:烦渴思冷饮,大便干结加玉竹、石斛、知母。

5.血瘀内停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生津。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 红花 当归 赤芍 丹参 枳壳 黄芪 山药 沙参 麦冬 膝 生地

加减:舌暗瘀斑,肢体屈伸不利,加桂枝、苏木、血藤;肌肤甲错,腑实便秘,舌质瘀斑,脉沉涩,加大黄、虫、水蛭。

三、西医疗法

1.激素替代治疗:治疗中枢性尿崩症。

(1)鞣酸垂体后叶素:开始用量0.1~0.2ml,im药效可维持24~72小时,根据疗效调整剂量,待症状再次出现时再给下次药。以防发生水中毒,2岁以下禁用。

(2)垂体后叶粉剂(尿崩灵、尿崩停):10~20mg/次,鼻粘膜吸入,作用持续3~8h,可于睡前及晨起后各吸1次。副作用可致萎缩性鼻炎、支气管痉挛。

(3)人工合成加压素药物:

①合成赖氨酸加压素,每次喷鼻1~2下,可维持3~5小时,刺激性小。

②合成精氨酸加压素,婴儿0.5~1μg,儿童逐渐增量2.5~10μg,直至出现疗效。每日1~2次,鼻腔清洁后鼻内给药。效果持久,副作用少。

2.非激素疗法:

(1)氯磺丙脲:开始10~20mg/(kg·d),分1~2次口服,见效后逐渐减量至最小有效果。副作用可出现低血糖、纳呆、恶心。

(2)安妥明:50mg/(kg·d),分3次服。疗效在服药后24~48h,用于轻型尿崩症及术后一过性尿崩症患儿。

(3)酰胺咪嗪:5~10mg/(kg·d),分2~3次服,为抗惊厥和镇痛药。副作用头晕、恶心,可致肝功能异常和白细数总数下降。

3.肾性尿崩症

(1)双氢克尿噻:0.5~1.5mg/(kg·d),分3次服,用此药时最好有限钠的饮食。

(2)使用噻嗪类利尿药,使尿量减少,用药时应保证充足的钾入量,防止低钾血症。

调节饮食及饮水,既不能高钠、高蛋白饮食,又不可限制过严,以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四、中成药

1.抗饥消渴片:3~6岁每次3~6片,6岁以上每次7~9片,每日3次。适于肺热炽盛尿崩症。

2.七味都气丸: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日3次。适于本病肾阴不足者。

3.下消丸: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日2~3次,适于脾肾阳虚,下元虚损尿崩症。

五、单方验方

1.玉米须30g,蚕茧壳、红枣各10枚,煎汤代茶频饮,每日1剂。

2.尿崩方:制首乌120g,山药60g,黑芝麻120g,红枣120g,黑枣60g,黑毛小母鸡1只,先将鸡去毛和内脏,和诸药入砂锅内,以文火炖8~12小时,分次服其汤和肉,可于4~6天内服完,每周1剂,连用2日,适用于脾肾阳虚。

3.生龙骨、生牡蛎、枸杞子、菟丝子、黄柏、砂仁(后下)、炙甘草、北沙参、炒杜仲,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尿崩症属肾阴亏虚。

六、针灸疗法

1.体针:取三阴交、水泉为主穴,肺热者加肺俞、际;肾阴虚加然谷;肾阳虚加命门、肾俞、三焦俞。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每日1次,连用2月。

2.耳针:取肾、肾上腺、交感、皮质下、膀胱、三焦、内分泌,每次选4~5穴,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或用耳穴埋针、耳穴压豆法。

〔现代研究〕

地黄、山萸肉含有维生素A样物质及多种糖类,必需氨基酸,可促进组织更新、修复,使某些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它们可调节和改善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甲状腺)的功能,尤其是促使下丘脑-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得到代偿。肉桂可调整和改变下丘脑、垂体、靶器官功能低下状态,且没有激素疗法所产生的对垂体功能的抑制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