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儿科手册》第408页(2967字)

遗尿症是指小儿已达到膀胱能控制排尿的年龄而仍有不随意的排尿。主要是指3岁以上小儿夜间遗尿。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所谓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在2~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至4~5岁以后又出现夜间遗尿。本病属于中医儿科的“遗尿”证。

〔病因病机〕

绝大部分小儿遗尿是功能性的,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失调。与遗传、精神心理及不正确的教养习惯有关。少数患儿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如蛲虫病、脊柱裂、脊髓炎及损伤、大脑发育不全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肾、肺、脾不足,膀胱失约而致。或由于疾病影响、饮食失调等因素,湿热蕴于肝经,湿热内迫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3岁后经常遗尿,或5岁后仍然有时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

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遗尿。

〔鉴别诊断〕

1.尿路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化验证实。

2.脊椎裂:脊髓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下元虚寒

睡中经常遗尿,醒后方觉,尿清而长,面色白,神疲肢冷,腰腿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二、肺脾气虚

睡中遗尿,面色少华,神疲自汗,懒言声低,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三、肝经郁热

睡中遗尿,色黄味臊,性情急躁,或有夜间龄齿,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

对于器质性遗病引起的遗尿现象,以针对病因为主。对于功能性遗尿,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一、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很重要。有可疑的精神因素者,应积极对待,努力消除。减少和消除患儿的精神负担及不安情绪,鼓励患儿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

二、中医分型治疗

1.下元虚寒

治法:温补肾阳,固摄小便。

方药:桑螵蛸散合巩堤丸加减。

桑螵蛸 菟丝子 附子 补骨脂 益智仁 五味子 熟地 石菖蒲 远志 茯苓

加减:元阴不足加山茱萸;尿床次数频繁加赤石脂固涩;沉睡不易唤醒者重用石菖蒲,或加胆南星、半夏;肢倦乏力加黄芪、党参。

2.肺脾气虚

治法:益气健脾,固涩小便。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白术 黄芪 升麻 党参 茯苓 益智仁 柴胡 山药 乌药 陈皮 炙甘草

加减:困睡不醒者加石菖蒲、郁金、半夏;大便溏薄加炮姜。

3.肝经郁热

治法:清肝泻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车前子 生地 泽泻 山药 白芍 白术

加减:小便灼热加黄柏、竹叶;久病不愈身体消瘦,虽有郁热但肾阴已伤者加知柏地黄丸。

三、西医治疗

1.三环抗抑郁药:丙咪嗪6岁以下小儿不宜用,12岁以下者10~25mg/次,12岁以上者25~50mg/次,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服药,停药应逐渐减量,对中枢有兴奋作用并能调节睡眠深度。

2.氯脂醒:亦能调节睡眠深度,可在睡前给0.1~0.2g口服。

3.抗利尿药物:粘附加压素,鼻内给药10μg,9岁以上小儿可用至40μg。

四、中成药

1.缩泉丸:每次3~6g,每日2~3次口服。

2.龙胆泻肝丸:每次2~3g,每日2次口服。

3.五子衍宗丸: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g,1日2次,用于肾气不固证。

五、单方验方

1.夜尿警觉汤:益智仁12g,麻黄9g,桑螵蛸15g,石菖蒲9g,水煎服。

2.文冠果,又称文冠花、文光果,其种仁、果柄、枝均可治遗尿症。文冠果种仁口服量:4~8岁每次12.5~15g,8岁以上15~20g,每日2次,250g(7~10日)为1个疗程,无禁忌症。

六、针灸推拿疗法

1.体针:取关元、气海、三阴交、中极、肾俞、膀胱俞等穴,可针后加灸。

2.耳针:取肾、膀胱、尿道、皮质下、交感、肾上腺、神门。

3.推拿:揉丹田,补肾水,运脾土,推三关,揉肾俞,揉龟尾。

建立条件反射,设计“警报器”,例如特制的床垫,稍遇湿即通电发出警报,及时唤醒患儿,逐渐培养患儿在有尿意时即能觉醒。

〔现代研究〕

激光疗法:取穴关元、气海、百会、足三里、三阴交,以1.5~2.0mV的氦-氖激光照射,每穴照射1~2分钟,1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1疗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