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175页(5469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肿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岁~50岁之间。子宫肌瘤的患者大多无症状,往往在普查或其他疾病剖腹探查及尸检中发现。因此临床报道的发生率远较其真实的发生率为低。子宫肌瘤属祖国医学“症瘕”范畴。症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大抵症属血病,瘕属气病,彼此密切相连,难以分割。

〔病因病机〕

根据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患病后肌瘤继续生长和发展,停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等,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尤认为与雌激素的长期或过度刺激有关。此外子宫肌瘤多数见于未婚、丧偶以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妇女,亦有学者认为长期性生活失调而引起盆腔慢性充血,也可能是发生子宫肌瘤的一个诱因。同时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调节,故神经中枢活动对肌瘤的发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或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或由经期产后,内伤生冷,或外感风寒、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血不行所致。常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且正气虚弱为形成本病的主要病机。故症瘕形成后、邪气愈甚、正气愈伤,乃致后期形成正气虚、邪气实,虚实错杂之痼疾。根据本病血气失调的特点,治疗时应辨清在气,在血、新病还是久病的不同,依“衰其大半而止”之法,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损伤正气。

〔诊断标准〕

本病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一、临床诊断

1.症状、体征:有月经的改变,伴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增大的子宫。

2.B超:提示子宫增大,显示低回声区。

3.妇科检查:双合诊检查子宫增大,表面有凸凹不平感,活动性良好,有时可见宫颈外口脱出肿物。

4.宫腔镜及腹腔镜:直视下查到子宫增大,且有凸凹不平结节。

二、病理诊断

1.巨检:为球形实质性肿瘤,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切面为漩涡状结构。

2.显微镜检查:肌瘤由皱纹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相互交叉组成,呈漩涡状,其间掺有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

〔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妊娠子宫软,球形增大,表面无隆起。可通过血或尿HCG测定,B超显象多普勒超声检查即可诊断。

2.卵巢囊肿:一般无月经改变,为偏于子宫一侧的囊性肿块。必要时行探宫腔术测宫腔长度及方向及作B超检查可确诊。

3.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子宫常均匀性增大,多数有痛经,渐进性加重,且有经期子宫增大,经后缩小的特征。

4.盆腔炎性包块:常有盆腔感染的病史,经抗炎治疗后肿块减小。B超可协助诊断。

5.子宫畸型:双子宫或残角子宫易误认为子宫肌瘤,B超,腹腔镜检查及子宫输卵管造影协助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症瘕总因气滞、血瘀,疾湿凝滞而生,因此辨证施治当围绕气、血、痰、湿来进行,总分为气滞、血瘀、痰湿型。

一、气滞

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润,脉沉而弦。

二、血瘀

胞中积块坚固,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边有瘀点,脉象沉涩。

三、痰湿:

下腹部包块,时有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形体畏寒,胸脘痞闷,小便不多。偏寒则舌苔白腻,舌质暗紫,脉细濡而沉滑;偏热则舌苔黄而腻,舌质红,脉弦大或滑数。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子宫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大小,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每3~6个月复查1次。

2.年近绝经期,肌瘤处于浆膜下或肌层内,诊断明确,可严密观察,不予处理,等待绝经后肌瘤自然萎缩。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香棱丸加减。

木香10g 丁香15g 三棱25g 莪术25g 枳壳15g 青皮10g 川楝子15g 小茴香15g。

加减:若乳房胀痛者加郁金10g,橘核10g以舒经通络;若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5g,夏枯草10g,炙鳖甲10g以化瘀软坚止痛消症。

2.血瘀

治法:活血破瘀,散结消症。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

桂枝15g 云苓20g 丹皮20g 赤芍15g 桃仁15g。

加减:如月经量多色红者加地榆10g,大小蓟各10g,槐花10g以清热凉血止血;若包块明显推之不移者加逐瘀软坚之药如水蛭,虫等。

3.痰湿

治法:理气、化痰、消症。

方药:二陈汤加减。

制半夏20g 陈皮15g 茯苓15g 青皮10g 香附10g 川芎15g 三棱25g 莪术25g 木香10g 苍术10g 甘草10g。

加减:若带下多者加薏苡仁12g,白芷10g以渗湿止带;若带下色黄有气味者加红藤12g,败酱草12g,蒲公英12g以清热解毒。

三、西医治疗

可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两种。

1.非手术治疗

激素治疗:年近绝经期,不适手术治疗者,经内膜病检除外恶性变后,可用雄激素治疗以对抗雌激素。常用药物,甲基睾丸素每日口服1~2次,每次5~10mg。丙酸睾丸素每周肌注2~3次,每次25mg,不论口服或肌注,每日剂量不宜超过300mg,以免引起男性化。如月经量明显增多,肌瘤大小如2个月妊娠以下者,可予三苯氧胺10mg每日口服2次,连服3~6个月。副反应为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如潮热、急躁、出汗,阴道干燥等,也可有闭经,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手术治疗

若肌瘤大于月妊娠子宫大小或肌瘤已充塞盆腔,或症状明显以致继发贫血者,多需手术治疗。

(1)肌瘤剜除术:年龄在35岁以下,未生育过,输卵管通畅,肿瘤无恶变,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尽量做肌瘤剜除术。

(2)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50岁以下的宫体部肌瘤,且宫颈完好者。

(3)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肌瘤大,症状明显,伴有宫颈部病变或疑有恶变者。宫颈部肌瘤或阔韧带肌瘤可使子宫及其韧带变形,手术时可能需先剥出肌瘤,再作子宫全切术。

四、其他疗法

1.中药外敷:穿山甲20g,当归尾30g,白芷30g,赤芍30g,丹参30g,小茴香30g,生艾叶30g装入长21cm,宽15cm的纱布袋,先用水泡半小时再隔水蒸15分钟,待温凉后置于小腹上。如冷却再放置热水袋,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20次为1疗程。

2.中药灌肠:桃仁15g,川芎15g,三棱15g,莪术15g,穿山甲15g,木通15g,陈皮15g,枳实15g,昆布15g,牡蛎15g,虫12g。浓煎取汁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30天为1疗程,连续1~4个疗程,经前勿施。主治子宫肌瘤,具有活血化瘀,消症软坚之功。

3.中药外敷:大黄100g,香附200g,拌米醋适量,炒热后加芒硝100g外敷下腹部配合内服药,效果良好。

4.针灸疗法:取穴:中极、三阴交、内庭、关元、血海。毫针直刺,用泻法,捻转提插,留针15~20分,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5.激光穴位照射:中药治疗子宫肌瘤时,配合CO2激光局部经络穴位照射。

五、中成药

1.大黄虫丸:3g蜜丸、每次1~2丸,每日1~2次,温水送服。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消痞兼清热。

2.五香丸:每次6g,每日2~3次口服。功效行气活血,消积止痛。

3.桂枝消瘤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六、单方验方

雷公滕多甙(泰州制药厂出品)每片10mg,每日30mg,分3次服。从月经第5天起服药,连续22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

七、饮食疗法

1.消瘤蛋:蛋2枚,壁5只,莪术9g。上3味加水400ml共煮,待蛋熟后剥皮再煮,弃药食蛋,每晚服1次。用于血瘀气滞型子宫肌瘤,平时服用有消瘤作用。

2.化瘕羹:白蛇肉250g,青250g。上2味洗净加水1000ml,加调料共煮,食肉喝汤,每日1次。用于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可抑制肌瘤生长。

3.银耳藕粉:银耳25g,藕粉10g,冰糖适量。将银耳发后加适量冰糖炖烂,入藕粉冲服,每日1次。用于子宫肌瘤伴有经量多,血色鲜红、可止血除燥清热。

八、推拿按摩

取穴气海、中极、八髎、合谷、三阴交、血海。推擦任脉,点揉气海、中极、使小腹部有胀感。点按八髎,使麻胀感向腹部扩散。点按合谷、三阴交、血海、每穴2分钟,功效活血化瘀理气,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症瘕。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桂枝中提取的桂皮油对子宫有特异性充血作用,根据这一特异性以及对毛细血管有扩张作用等特点,推测桂枝可能有加强或提高其他活血化瘀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症瘕,如桂枝茯苓丸。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注射液,通过半体内试验可使家兔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连续凝血酶时间延长,即试验呈阳性改变,表明有抗凝和促纤溶作用,具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症瘕。

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当归、红花、桃仁、三棱、莪术、干漆均具有消炎、镇痛、通经之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症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