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132页(1147字)

1.适应症。

心包穿刺术常用于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渗出性、漏出性或化脓性)及病原,并可向心包内注入药物。在化脓性心包炎可穿刺排脓,有心包填塞征时可穿刺放液以缓解症状。

2.方法:

(1)嘱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叩出浊音界,选好穿刺点。常用心尖部穿刺点,一般在左侧第5肋间或第6肋间心脏绝对浊音界的外侧;也可由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进针。

(2)用手术巾盖住病人头部,常规消毒皮肤,铺洞巾,术者戴无菌手套。用1%普鲁卡因自皮肤至心包壁层作局部麻醉。

(3)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心包。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头与腹壁保持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针锋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稍退针,避免划伤心脏。

(4)助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头固定深度,医师将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皮管上,然后放松橡皮管上止血钳,缓缓抽吸液体,记取液量,并将抽出液体盛于试管内送检。需做培养时,应用灭菌培养管留取。

(5)术毕拔出针头后,敷以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3.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症,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2)术前需进行超声波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液量少者不应穿刺。

(3)术前半小时可服安眠酮0.1g及可待因0.03g并嘱病人消除顾虑,穿刺时切勿咳嗽及深呼吸。

(4)取下空针时及时闭塞橡皮管,以免空气进入。

(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100ml,再次不宜超过300~500ml。抽液速度要缓慢,以免因抽液过速、过多,使大量血液回心而导致肺水肿。

(6)抽出液为新鲜血,应立即停止抽取,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出现。

(7)麻醉要充分避免因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8)术中及术后要观察生命体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