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程的临床过程和处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临床护理全书妇科·产科分册》第131页(2527字)

①临床表现

A.胎盘娩出:胎儿娩出后,产妇感到轻松,子宫底下降至与脐平。宫缩暂停几分钟后重又开始。因胎儿娩出后,宫腔容积缩小,胎盘与宫腔壁错位而剥离,剥离面出血而形成胎盘后血肿。子宫继续收缩,增加剥离面积,直至将胎盘排出。

B.胎盘剥离方式

胎儿面先排出,又称希氏(Schultze)式:胎盘剥离从中央开始,而后向四周剥离。特点是先排出胎盘,后见少量阴道出血,这种方式多见。

母体面先排出,又称顿氏(Duncan)式:剥离从胎盘边缘开始,血沿剥离面流出,特点是先有较多的阴道出血,后排出胎盘,这种方式少见。

C.胎盘剥离的征象

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此系胎盘剥离后降至子宫下段,下段被扩张而将子宫体上举,使子宫底升高所致(图Ⅱ-55)。

图Ⅱ-55 胎盘剥离时子宫的形状

阴道口外露一段脐带,因胎盘已降至子宫下段而随之下降变长。

阴道有少量出血。

用手在产妇耻骨联合上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脐带不再回缩。

②处理

A.胎盘娩出: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对防止产后出血有密切关系。

切忌在胎盘完全剥离之前用手按揉、下压子宫或牵拉脐带,以免因胎盘部分剥离而出血,拉断脐带或造成子宫翻出。

确定胎盘已完全剥离后,于子宫收缩时,接产者用左手握住子宫底(拇指放在子宫前壁,其余四指放在后壁)按压子宫底部,右手则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

当胎盘娩出至阴道口时,接产者用手捧住胎盘,向一个方向旋转并缓慢向外牵拉,协助胎膜完整剥离排出(图Ⅱ-56)。如在排出过程中发现胎膜部分断裂,可用止血钳将断裂上端的胎膜全部夹住,再继续向原方向旋转,直至胎膜完全排出。

图Ⅱ-56 助娩胎盘

胎盘胎膜娩出后,接产者可按摩子宫给以刺激,使其收缩,减少出血;在按摩子宫同时,注意观察出血量。

B.检查胎盘胎膜

将胎盘铺平,注意胎盘母体面小叶有无缺损。

检查母体面后,将胎膜提起,检查胎膜是否完整,仔细检查胎儿面边缘有无断裂的血管能及时发现副胎盘。如有副胎盘、部分胎盘或大块胎膜残留时,应在严密无菌操作下,伸手入宫腔内取出残留组织。如仅有少许胎膜残留,可用子宫收缩剂待其自然娩出。此外,还要检查胎盘、胎膜有无其他异常。

C.检查软产道:胎盘娩出后,接产者应仔细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及阴道、宫颈有无裂伤。如有,应立即缝合。

D.预防产后出血:正常分娩出血量一般不超过150ml。

如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或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如多产妇、双胎或水过多、滞产等),可在胎肩娩出时,静脉注射催产素10单位或麦角新硷0.2mg(加于25%葡萄糖液20ml中)以加强宫缩,促进胎盘迅速剥离,减少出血。

胎盘未全剥离而出血多时,应行徒手剥离胎盘术。

如胎儿娩出半小时胎盘仍未排出但出血不多时,应使膀胱排空;经轻按子宫及注射子宫收缩剂后仍不能排出者,再行徒手剥离胎盘术。

如胎盘娩出后出血多时,可经下腹部子宫体肌壁直接注入或肌注麦角新硷0.2~0.4mg,或注射催产素10~20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

E.产后观察:产后应在分娩室观察2小时。观察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膀胱充盈程度、阴道流血量、会阴及阴部有无血肿等,并测血压、脉搏。

阴道流血量虽不多,但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底上升者,表示宫腔内有积血,应挤压子宫排出积血,并用子宫收缩剂。

如产妇自觉肛门有坠胀感,多有阴道血肿,应行肛查。

产后两小时后送产妇回病房,但仍需勤巡视,并鼓励产妇排尿,因膀胱膨胀易致宫缩减弱而出血。产后6小时不能排尿者,可针刺促进排尿,必要时可导尿。

F.新生儿体格检查

测体重、身长及头径,检查新生儿是否成熟,同孕周是否相符。

检查胎头:枕先露分娩中,胎头常变形,如胎头在盆腔内受压时间较长,则头皮软组织可能发生局部水肿,称胎头水肿块或产瘤,一般在1~2日内消退。还应检查囟门大小及紧张度等。

检查心肺,扪肝脾大小,检查四肢活动情况,注意有无损伤。

检查有无畸形,如唇裂、颚裂、多指(趾)、脊柱裂、内翻足、先天性无肛门以及外生殖器畸形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