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杏仁
书籍: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192页(824字)
【中医理论】
巴豆2枚,去皮心,熬,杏仁2枚,名“《外台》走马汤”。用于湿通泻下,开肺利气;巴豆辛热,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之功效;杏仁苦,微温,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二药合用主心腹胀疼,绞痛,刺痛,大便不通,或者吐血,衄血,或者咳喘气息急迫。用法:以二味,以绵之,捶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减。
【临床应用】
1.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焦氏报道,把巴豆霜胶囊(每胶囊150~300mg),成人每次用1~2胶囊,小儿酌减,治疗肠梗阻50例,治愈40例。巴豆对手术后肠粘连亦有一定疗效。另有报道,用巴豆仁切成碎置胶囊内,每次服100mg,小儿酌减,每3~4h用药1次,至畅泻为度,每24h不超过400mg。治疗胆道蛔虫55例,获满意疗效。并认为其机制可能与巴豆能使胆总管括约肌开张,促进排便,有利于解除胆道梗阻有关。董氏等报道,用巴黄丸通下等中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1066例,治疗治愈为77.3%,基本治愈率为8.7%〔1〕。
2.其他
赵宁真老中医在其治验记载了1例用走马丸治疗酒病的验案。患者发作时胸腹满痛,二便闭,时欲热浴,脉浮沉皆紧。先予五苓散加味利其小便,后易走马丸而得水泻痛止〔2〕。
【参考文献】:
1 董守元.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性腹膜炎1066例近期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1):16
2 赵守真,治验回忆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78
上一篇:薏苡仁 附子
下一篇: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