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乌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1092页(12372字)

【中医理论】

乌头、半夏本为相反药对,但合用于一方自古有之,乌头与半夏同用,如《金匮要略》之赤丸方、《张氏医通》之冷哮丸、《和剂局方》之青州白丸子、如圣饼子、如神止泻丸、《证治准绳》白附饮等。两药合用于一方,用于风寒湿痹、中风瘫痪、胸痹、胃痛、痈疽等症。

【药理研究】

1.对小耐高温能力的影响[1]

乌头为制川乌,先以适量水浸30min后,电炉加热至沸,120min后,双层纱布过滤,滤渣再加适量水,煎沸30min再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lml相当0.4g(40%)。半夏为姜半夏,制剂过程同乌头,但第1次煎沸时间为30min,浓缩为40%液。混合液为上述两种煎液实验时按比例临时混合的药液。

高温室:为自行设计安装的恒温箱,可以连续观察动物情况,温度显示精度:0.1℃,温度控制为±0.5℃,测温探头在鼠上方1cm左右。实验控制温度:50℃。动物经称量体重后分为实验条件对照组,实验组的对照组给水,实验及其余各组分别予同容积甲状腺粉悬液,甲状腺粉0.4g/kg体重,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3d,第4d,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均给水0.2ml/10g体重,其余各组均等积药液,30min左右,放入预热至50℃的高温室中,每次1或2组,观察小鼠活动,记录死亡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死亡判断标准:运动停止;辅助指征:尾部紫绀,眼球色淡。第1批昆明小鼠,乌头与半夏以2∶1剂量比配伍,结果见表16-5-1。第2批用NIH小鼠乌头与半夏以3∶1剂量比配伍结果,见表16-5-2。

表16-5-1 甲亢昆明小鼠经口给予制川乌、姜半夏对高温耐受力的影响

相对值:实验组(5)=[(4)-26.0]/26.0 条件对照组(5)=[(4)-39.1〕/39.1

与1-5组比较:△P<0.05;与1-8组比较:*P<0.05,* *P<0.01

表16-5-2 甲亢NIH小鼠经口给予制川乌、姜半夏对高温耐受力的影响

*(5)=[(4)-24.9]/24.9

与2-5比较:△P<0.05 与2-5比较:▲P<0.025

与2-5比较:△△P<0.001 与2-5比较:▲▲P<0.01

健康动物对高温环境的耐受力:给予单量制川乌或半夏煎液后,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给予2/3单量姜半夏煎液混合后,则明显降低,生存期缩短,表16-5-1的1-8组与1-1组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

预先给予大剂量甲状腺粉3d的小鼠,昆明系或NIT系,分别给予单量制川乌或姜半夏后,对高温环境的耐受力并没有下降趋势,但给予2/3或3/4单量制川乌与1/3或1/4单量姜半夏后,耐受力明显下降,生存期缩短表16-5-1的1-5组与1-2比较,P<0.05,差异显着;表16-5-2,2-5与2-2比较,P<0.05差异显着。两药混合给与,获得单独给明显不同趋势的效果。此种效果,有可能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毒性增强的不利表现。

本实验结果显示:当实验动物处于特定的甲亢病理生理状况时,对于高温环境的耐受力可因给予制川乌姜半夏煎液而明显降低,生存时间缩短,所给剂量即使不超过一般临床剂量,也可看到这一效果。健康的同病理生理状况下的实验动物对制川乌与姜半夏的反应有所不同;健康动物分别给予制川乌或姜半夏后,对高温环境的耐受力有下降趋势(表16-5-1,1-1与1-6,1-7);甲亢动物则没有下降或反呈增强趋势(表16-5-1,1-2与1-3,1-4;表16-5-2,2-2与2-3,2-4)。但两药配伍后,耐受力下降,生存时间缩短趋势则一致。

2.对小鼠痛阈的影响[2]

川乌先加水适量浸泡30min,电炉加热至沸120min,趁热过滤,滤渣再加水,加热至沸3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直火加热,浓缩至1ml相当生药0.2g,备用;半夏操作同川乌,但两次均加热至沸30min,滤液浓缩至1ml相当生药8g,备用。痛阈测定用WQ-9E电刺激痛阈测定仪,表头量程2.5~5mA,最小刻度显示0.01mA。实验动物选定后,分作A、B、C3组。A组为对照组,灌胃给水,每日1次,每次10ml/kg体重,连续4d,B组给甲状腺粉每日1次,每次0.4g/kg体重,连续4d,C组给甲巯咪唑,每日1次。每次0.08g/kg体重,连续10d,最后1次给药后12h,各大组再分作水、制川乌、姜半夏、制川乌加姜半夏4组,给药前及给药后1h左右,分别测痛阈值。痛阈值用电刺激测定方波刺激,记录3次测定值,计算平均值,每次间隔30s左右,测定固定由专人在上午进行。预给药前(初始值),给药前、后测定条件相同。

造型对痛阈值的影响:先后2批实验,痛阈值变化如表16-5-3。

表16-5-3 两批实验动物造型前后痛阈值变化

十八反配伍对不同病理生理条件动物痛阈的影响:两批实验,首批川乌、姜半夏剂量为1∶1,第2批为2∶1,其余条件均同。痛阈值变化如表16-5-4。

表16-5-4 姜半夏配伍制川乌灌胃给药对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动物痛阈的影响(1)

*(A-4)/(B-4)P<0.01,(A-4)/(C/4),(B/4)/(C-4)P值均<0.001

由表16-5-3可见:两批实验显示相同的趋势,即:给予甲状腺粉的动物,痛阈值显着降低,对电刺激显示增高敏感;给予甲巯咪唑的动物,痛阈值趋于增高,亦即对电刺激显示敏感度趋于迟钝。

从表16-5-4,16-5-5可见:一般认为只镇痛作用的川乌,较小剂量(0.05g/kg体重)对正常动物(A组)并没有明确有镇痛作用(P>0.05),对于电刺激本已敏感的预给甲状腺动物(B组:阳盛或阳亢)则显示明确的镇痛作用(P<0.01);对于电刺激迟钝的甲状腺功能抑制动物(C组,阳衰或阴虚)则显示明确的对疼痛增加敏感作用(P<0.01);半夏也有类似情况,川乌剂量加大一倍(0.1g/kg体重),对A组、B组都显示明显的镇痛作用(P<0.01);对C组则没有明确的影响(P>0.05)。

表16-5-5 姜半夏配伍制川乌灌胃给药对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动物痛阈的影响(2)

*(A-4)/(B-4)(A-4)/(C-4)(B-4)/(C-4)P值均<0.01

等量的制川乌、姜半夏配伍,对于正常动物(A组),没有明显的痛阈变化(P>0.05);对于B组动物,镇痛作用显着加强(P<0.01);对于C组动物,痛觉敏感显着加强(P<0.01)。制川乌配伍比例加倍,对A组动物也显示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于B组动物镇痛作用增强,对C组动物痛觉敏感作用增强都很显着(P<0.01)。可见:制川乌,姜半夏这一配伍对的作用因机体状况而异:对于痛觉敏感的动物(B组),制川乌配姜半夏的作用倾向抑制(镇痛);对于痛觉迟钝的动物(C组),这一组配对的作用倾向兴奋(过敏),对正常动物(A组)的作用则在B、C两组之间。

本实验证明:机体的状况决定对药物的反应的性质。不同机体状况对十八反组对的反应也可表现明显不同。本实验条件下,不同病理生理状况对制川乌、姜半夏单独或配伍的反应甚至是明显对立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困此,研究十八反,机体状况是不可忽略的条件。本实验中,制川乌与半夏配伍未见明显不利机体的影响。但如以麻醉、镇痛为目的,则只在机体近似阳盛、阳亢时有利,作用增强;机体阳衰、阳虚时,两药配伍,麻醉或镇痛作用反而翻转,表现为疼痛过敏,不利于治疗。或者说:为了祛痛,体质虚衰者,制川乌与姜半夏不宜配伍使用;体质强壮者则可用。实验动物所呈现的效应或可作为临床参考。

3.镇痛作用

报道1[3]

选用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0±2g。用小鼠足跖刺激法刺痛。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生川乌单煎组2.2g/kg,生川乌+法半夏混煎组4.4g/kg。给药后分别于30、60、90min,以YSD-4型药理生理多用仪测定痛阈。结果在不同时间内两组均有镇痛作用,但差异不显着,表明生川乌配伍法半夏后其镇痛作用不受影响。

报道2[4]

选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7.8±1.8g,用小鼠足跖刺激法,使用YSD-4型药理生理多用仪,接通输出导线与导电铜丝板盒。将小鼠置于导电铜丝板盒内,调节电压于100V,然后通电,记录时间,从通电开始到小鼠出现第一声尖叫时,立即停止通电,这段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如此于10min连续测试2次,取其平均数作为该鼠用药前的正常痛阈。在30s以内出现反应者为合格,将合格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腹腔给药,于给药后30min、60min和90min进行痛阈测定,结果如表16-5-6,表16-5-7。

表16-5-6 制川乌与混煎剂对痛阈的影响

表16-5-7 给药60min镇痛比较

制川乌组和混煎组在服药后,于各个观察时间的痛阈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用药后60min后其痛阈值为最大。此时制川乌与半夏配伍之混煎剂组的痛阈值与制川乌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揭示制川乌配伍法半夏后,其镇痛作用并不降低。

报道3[5]

实验所用药物煎剂,系用塘瓷容器及蒸馏水按常法制成,乌头类的药物需连续煮沸2h,以尽量让其毒性成分分解破坏;半夏需煮沸30min,两药合煎时,乌头类药先煮沸90min,再加入法半夏共煮沸30min即可。小鼠灌胃所用药物,乌头类煎剂的浓度为400%,即每毫升煎液相当于4g生药量;半夏煎剂的浓度为200%,合剂以乌头类上述浓度为基础,再加入其量的1/2或1/4法半夏合煎制成。取体重15~20g的昆明小鼠95只,雌雄皆有,随机分组,每组4~6只,共分18组,实验前禁食12~18h,不禁水。分别喂以不同剂量的黑附片,炙川乌,炙草乌煎剂及附半,川半,草半合剂(服药数量与急性毒性实验各组相同)。采用YSD-4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电刺激箱,用交流电进行刺激,并以小鼠产生尖叫作为指标,测定记录给药前及药后15、30、60min时引起小鼠尖叫时的电压伏数。将给药后30min及60min乌头类剂量相同时,单味煎剂与合剂引起小鼠尖叫时的电压伏数,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详情表16-5-8,表16-5-9,表16-5-10,表16-5-11。

表16-5-8 炙川乌与川半合剂对小鼠电刺激影响之比较(1)

表16-5-9 炙川乌与川半合剂对小鼠电刺激影响之比较(2)

表16-5-10 炙草乌煎剂与草半合剂对小鼠电刺激影响之比较(1)

表16-5-11 炙草乌煎剂与草半合剂对小鼠电刺激影响之比较(2)

100g/kg的(2∶1)及(4∶1)的川半合剂组,给药后60min,以及100g/kg及60g/kg的(2∶1)草半合剂组给药后30min均与相同剂量的单味煎剂组比较,有显着差异,其他20个合剂组与相应之单味煎剂组相比较,皆无显着差异。而差异之表现均为合剂组比单味煎剂组对电刺激的反应升高,即痛阈降低。

4.镇吐作用

报道l[3]

选杂种小犬9只,雌雄兼有,体重1.0~1.6kg,随机分为3组,灌胃给药,法半夏单煎组25g/kg,生川乌+法半夏混煎组50g/kg,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蒸馏水。2.5h后,每犬分别皮下注射盐酸去氢吗啡0.025mg/kg,记录各犬呕吐出现时间、次数、持续时间。结果用药两组均有一定的镇吐作用,经秩和检验无显着差异,表明法半夏配伍生川乌后并不影响其镇吐作用。

报道2[4]

选健康小9只,体重1.27±0.2kg,雌雄兼有,随机分成3组,每组3只。分别灌胃给予法半夏单煎液25g/kg,法半夏配制川乌(1∶1)混煎液和同体积蒸馏水。待2.5h后,每狗皮下注射盐酸去氢吗啡0.025mg/kg,并记录呕吐出现时间,强度、次数、呕吐量和持续时间,观察表明,法半夏单煎液和法半夏、制川乌混煎液均有镇吐作用,经秩和检验表明,两组镇吐作用无显着差异。

5.对离体蛙心的影响[5]

所用药物制成50%的药液,用前以任氏液稀释至5%,2.5%及1%的药液备用。

按斯氏(Strdub)离体蛙心灌流法制备离体蛙心,每组5个蛙心,共分27组,实验时先记录蛙心的正常心搏曲线,然后换用任氏液稀释制成的含乌头类药物5%,2.5%,及1%的各种单味煎剂及合剂,继续记录蛙心搏曲线,观察心跳频率(次/min)及心收缩力强度(振幅高度)的变化。

根据所描记的离体蛙心心搏曲线,以4min为单位,测记1min内心跳频率及幅度高度(mm)的变化。分别用各组5个蛙心频率及振幅为结果。1%、2.5%及5%的炙川乌煎剂,对离体蛙心的收缩力呈现显着的抑制作用,对心跳频率亦具有相似作用;而1%(2∶1)及(4∶1)的川半合剂对离体蛙心的收缩力及心跳频率无明显影响;2.5、5%(2∶1)及(4∶1)的川半合剂,对离体蛙心的收缩力有使之减弱的作用,对心跳频率无明显影响。可知炙川乌煎剂与川半合剂对离体蛙心收缩力的影响,差异是显着的,对心跳频率的影响亦存在差异。

1%、2.5%及5%的炙草乌煎剂对离体蛙心的收缩呈现先抑制后渐恢复的作用,对心跳频率的影响不明显,而1%、2.5%、5%(4∶1)及1%、2.5%(2∶1)的草半合剂对心收力的影响不太显着,仅5%的草半合剂显着地减慢心跳频率。可知炙草乌煎剂与草半合剂对离体蛙心收缩力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

另外,1.25%、2.5%及5%的法半夏煎剂略有抑制作用,而0.25%、0.5%及1%的则影响不明显。

5.对小鼠心电图的影响[5]

选取体重15~30g昆明小鼠36只,雌雄皆用,随机分组,每组2只,共分18组,实验前禁食12~18h,不禁水,以戊巴比妥钠麻醉(0.025mg/g),模拟人体标准肢体导联的一个胸前导联,用针形电极记录正常心电图后,分别按急性毒性实验剂量灌胃给药,记录给药后15min、30min及60min时心电图的变化,比较乌头类剂量相同时,单味煎剂与合剂给药后对小鼠心电图的影响,结果见表16-5-12,表16-5-13。

表16-5-12 炙川乌与川半合剂对小鼠心电图影响之比较

表16-5-13 炙草乌与草半合剂对小鼠心电图影响之比较

黑附片煎剂,可使小鼠心率小幅度减慢,电压小幅度升高,传导阻滞,大剂量时可致心电图改变。与法半夏合用时,出现心房扑动合并较严重的传导阻滞,但未见心肌缺血性改变。

表16-5-13,炙草乌煎剂使小鼠小幅度加快或无明显变化,电压明显降低,且剂量越大,降低越明显,心房扑动或颤动,且大剂量时一例出现心室颤动,无论大小剂量均致严重的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性改变。与法半夏合用后,上述心电图变化未见明显加重。法半夏对小鼠心电图无影响。

【毒理研究】

报道1[3]

急性毒性试验:体重20±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6组,每组10只,以生川乌、法半夏、生川乌+法半夏3种药物煎剂,每种药物分5个剂量组,腹腔注射,1次给药。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蒸馏水,给药方法相同。观察72h,用改良寇式法求得LD50值。具体LD50值如下:生川乌煎剂组18±0.034g/kg,法半夏煎剂组为262±0.037g/kg。由上可见,生川乌法半夏混煎剂LD50比生川乌单煎剂增大,表明法半夏配伍生川乌并无增毒作用,与法半夏单煎剂量相比,按急性联合毒性(Loewe)测定方法,二者是相加作用,经统计处理:P>0.05。亚急性毒性试验:家,体重1.27±0.17kg,检疫两周,经肝脏功能(SALT,穆氏法)、肾脏功能(BUN,二乙酰腙法)、红白细胞计数检查,均属正常。随机分10组:中药9组,每组6只。对照组5只。于每日上午空腹时定时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5d。其中大剂量组,生川乌与法半夏两组每只用17.27g/kg,生川乌加法半夏两组每只用34.53g/kg,中剂量组,生川乌与法半夏两组每只用2.05g/kg,生川乌+法半夏每只用4.09g/kg;小剂量用药,生川乌与法半夏两组每只用0.49g/kg,生川乌+法半夏每只用0.97g/kg;对照组每只给蒸馏水10.0ml。在给药中,各组动物体重增加不明显。各组给药前、后及组间红、白细胞计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差异。研究表明:生川乌配伍法半夏(1+1)未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单味药原有的毒性不因配伍而增加。

报道2[4]

选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9±3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均匀分组,每药分5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用小鼠10只,腹腔注射,每天给药,观察72h,用简化概率单位法求得LD50值,如表16-5-14。

表16-5-14 受试动物各组间LD50测定值

制川乌配法半夏混煎组LD50值大于制川乌LD50值。说明制川乌与半夏配伍后毒性没有提高。随着法半夏在混煎剂中的比例增加,其LD50值亦随之增加,提示在制川乌配伍法半夏时,其毒性有随法半夏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两者配伍的作用方式,按混合毒物LD50(Loewe)判断,不是增毒作用,而是相加作用。

报道3[5]

急性毒性试验:选用体重15~25g,昆明小鼠180只,雌雄均有,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共分18组。实验前禁食12~18h,不禁水。其中6个组分别以浓度为400%的黑附片,炙川乌、炙草乌煎剂,按每公斤体重100g及60g灌胃给药;另外12个组,分别喂以相应的(2∶1)及(4∶1)的川半合剂,草半合剂。观察72h,记录小鼠死亡及毒性反应的情况。比较乌头类药物剂量相同时,单味煎剂与合剂对小鼠的毒性影响。详见表16-5-15,表16-5-16。

表16-5-15 小鼠口服炙川乌煎剂及川半合剂比较表

表16-5-16 小鼠口服炙草乌煎剂及川半合剂比较表

比较结果,服用黑附片煎剂、(2∶1)及(4∶1)附半合剂、炙川乌煎剂、(2∶1)及(4∶1)川半合剂的12个组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仅在60g/kg炙川乌煎剂组有2只小鼠出现呕吐;而相应的(2∶1)川半合剂组有1只小鼠现呕吐,服用炙草乌煎剂及(2∶1),(4∶1)草半合剂的6个组中,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流涎、出汗,后肢麻痹,呼吸困难等明显的毒性症状出现,其中有5个组有小鼠死亡。

从表16-5-15、表16-5-16的动物死亡数及毒性症状反应来看,黑附片、炙川乌、炙草乌与法半夏用药组与相应同剂量的单味煎剂比较,毒性症状的反应及动物死亡数并未增加。

亚急性毒性试验:选幼年健康兔观察2周,肝、肾功能和外周血象正常的家兔60只,体重1.78±0.18kg,随机分成10组。其中1、2、3组为大剂量组;4、5、6组为中剂量组,7、8、9组为小剂量组,第10组为对照组。每组家兔6只,雌雄各半,每日上午喂食前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给药方案见表16-5-17。第1、4、7组给制川乌煎剂,其剂量分别每日每公斤体重30.0ml,4.0ml,0.558ml,第2、5、8组给法半夏煎剂,其剂量分别为每日每公斤体重90.0ml,12.0ml,1.73ml,第3、6、9组给制川乌+法半夏合剂,其剂量分别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20.0ml,16.0ml,2.29ml;第10组用蒸馏水,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l。给药14d后,将试验组动物采血后,随机处死一半,余下动物停药14d采血后再处死。动物被处死后,立即解剖,观察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情况,称取主要内脏器官的重量,并采取病理镜检组织块。

表16-5-17 药物分组给药方案

一般外观行为的观察:给药前各兔表现活泼,反应敏锐,被毛有光泽,紧贴身体,食量及大、小便无异常,眼、口、鼻无分泌物。给药后,多数被试动物活动减少,而制川乌大剂量组,则出现活动增加、好动等兴奋现象,至第13d左右更为显着。法半夏大剂量组,给药最初两天内有短暂食量减少,大便变得较干。混煎液大剂量组食量好,实验3~5d内,有安静伏卧,活动减少等表现。中剂量组中,除混煎液组无变化外,各组动物外观行为与相应的大剂量组动物相比,则反应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小剂量各组与对照组动物外观行为无异常。

对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在给药前称量实验动物体重1次,给药后每隔3d称量体重1次。每次称量时间,均在早晨喂药前进行。结果:除中剂量制川乌组和对照组体重有下降之外,其余各组动物的体重均有缓慢的增加。停药后除混煎液中剂量组之外,其余各组体重均有明显增加。大剂量混煎液组,中剂量法半夏组,小剂量法半夏组和混煎组试验动物的体重,亦逐日增加。表明混煎液组对试验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无明显的有害影响。

对红细胞、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的测定: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14d及停药14d后进行,测定结果,各组数据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

对病理形态检查:各组动物分别在给药14d后处死一半,另一半于停药后14d外死,并进行了如下检查:尸体肉眼观察:外死动物后立即进行解剖,经肉眼大体解剖观察,无异常发现。病理镜检:处死动物后,立即选取心、肝、肾、肺及部分大脑组织作HEPAS(肝组织),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记录标准:“+”表示有组织损伤或有其他病变;“-”表示无组织损伤及其他病变。糖原及碱性磷酸酶之含量记录标准:“”表示大量,可见每个细胞内均含有密集的糖原或碱性磷酸酶;“++”表示中等量,可见每个细胞内含有较多的糖原或碱性磷酸酶。“+”表示少量,表示每个细胞内只含有少量或部分细胞内含有中等量的糖原或碱性磷酸酶。

观察结果:HE染色:各实验组动物之心、肝、肾,及随机抽取的12只动物脑组织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损伤性病理变化。各实验组上述组织与对照动物相比,在组织改变方面并无质和量的差异。PAS染色:实验动物肝细胞内糖原经PAS染色后呈鲜红颗粒,经淀粉酶消化后PAS对照染色为“-”,结果见表16-5-18。

表16-5-18 肝细胞糖原含量程度(HE染色)

碱性磷酸酶染色:肝组织碱性磷酸酶染色均在肝窦细胞内显示出活性,肝细胞则呈“-”反应。观察记录中所见“±”,均为窦壁细胞酶反应扩散至邻近的肝细胞所致,故未分析。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均显示出酶活性,其含量见表16-5-19。

表16-5-19 肝细胞糖原含量程度(碱性磷酸酶染色)

【临床应用】

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

采用法半夏12g,制川乌6g,配合党参、白术、秦艽、独活等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显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

据聂氏报道[7],半夏、川乌与白蔹合用治疗痹症50例,疗效好无副作用。将半夏、川乌、海藻、甘草、甘遂等同用一方,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其他

林氏[8]报道,川乌、半夏、丹参、藜芦、甘遂、甘草等相反药物合用于同一方中,对于250例临床疗效观察,并无毒副作用,且对一些慢性疾病,疗效较为满意。

古代有用乌头配半夏组成的复方青洲白丸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中风痰厥;乳香寻病丸《奇效良方》治疗瘫痪;乌头丸《备急千金要方》治疗癥瘕积聚;芫花丸《外台秘要》治疗寒疝;冷哮丸《张氏医通》治疗哮喘;天香散《圣济总录》治疗麻风顽痹;如圣饼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偏正头痛;《永类铃方》载药治疗癫癎;长来汤《辨证录》治疗胸痹心病;白附饮《证治准绳》治疗呕吐;如神止泻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泄痢;骨碎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筋挛骨病;赤石脂丸《金匮要略》治疗寒气厥逆;大定风丸《疡医大全》治疗痛风历节;大豆汤《千金翼方》治疗水肿;姜汁文汤《外台秘要》治疗哮喘;十四味建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虚损;《杂病源流犀浊·六淫门》中有方用于预防中风再发,现代有用此配伍组方治疗风湿痹痛、破伤风及胃脘痛[9]

【参考文献】:

1 刘源,陈馥馨,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10

2 刘源,陈馥馨,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13

3 凌一揆,罗光宇,李玉纯,等.“十八反”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8):47

4 凌一揆,罗光宇,李玉纯,等.“十八反”制川乌法半夏的初步实验.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7;(2):32

5 胡剑琴,肖庆慈,金健元,等.中药“十八反”运动实验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7;(总96):32

6 刘源,陈馥馨,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17

7 聂伯纯.十八反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12(2):43

8 林通国.中药十八反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3):58

9 苗明三.常用中药毒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5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