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 川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1108页(4310字)

【药理研究】

对脾虚动物的影响

报道1[1]

药液的制备:1000W电炉,蒸馏水先浸30min,川乌煮沸120min,瓜蒌煎60min;合剂二药共煮60min,取3次滤液合并,浓缩为100%川乌,33.3%瓜萎煎剂及含药量与之相等的川乌瓜蒌合剂备用。

投以足够的肥肉、鲜甘蓝及冷开水连续8~9d,以动物呈现毛被疏松,散乱竖起,畏寒蜷缩,便溏甚或脱肛,体重显着减轻等体征为脾虚病模小造型成功的指标供实验使用。将造型成功的脾虚病模小鼠,测记体重,电刺激阈值,随机分为4组,按10ml/kg/d×8灌胃给药,分别给以川乌、瓜蒌单煎剂及川乌瓜蒌合剂,对照组给以同体积蒸馏水,并改投全价配合饲料,冷开水,进行实验观察,所得数据经方差分析计算机程序统计处理。

体重及电刺激阈值的测定:如表16-7-1,表16-7-2所示4组进行实验,测记给药前后小鼠体重及电刺激阈值。并计算各组实验动物上述二值变化的百分率(%=药后-药前/药前×100),以其均值作比较,结果见表16-7-1,表16-7-2。

表16-7-1 给药前后体重变化

表16-7-2 给药前后电刺激阈值的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合剂组比较:△△P<0.01

药后各组动物外观体态均渐恢复,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从上表所列数据看来,二药单用或合用对体重影响不明显;电刺激阈值川乌组显着升高,与川乌的镇痛作用相符,其余各组均显着降低,合剂组与川乌组差异极显着(P<0.01)。红细胞及血清蛋白的测定:将脾虚小鼠按前述方法分组,给药结束后,分别摘取眼球采血,生理盐水为稀释液,试管法计数红细胞,并分离血清,将同组内2~4只小鼠的血清合并编号,用SBA-300型测定仪,双缩尿法测定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的含量,经统计比较,结果见表16-7-3,表16-7-4。

表16-7-3 红细胞数的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与合剂组比较:△P<0.05,△△P<0.01

表16-7-4 血清蛋白含量的变化(g%,x±s)

表中数据表明川乌组红细胞恢复较好,瓜蒌组不明显,二药合用后,呈现降低趋势。川乌、瓜蒌可使脾虚小鼠血清球蛋白显着减少,白蛋白增加、A/G倒转,二药合用可使其恢复,接近正常值。

心电图测定:如前述分组方法给药8d后,用XDH-3型心电图机。针型电极,模拟人体标准肢导联和一个胸导联,在不麻醉的情况下,背位固定,测记各组动物的心电变化,统计各电压变化。取均值作比较,结果见表16-7-5。

表16-7-5 对心电测定的影响

表16-7-5数据表明川乌、瓜蒌组动物二个导联的电压伏数均较低,二药合用后,R波的电压更低,心率变化不明显。

部分脏器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如前述分组实验,给药8d后,急性失血处死,解剖观察,取肝、脾、肠等部分组织,10%酒精甲醛固定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后封存,光镜下观察比较,结果见表16-7-6。

从表16-7-6可知:川乌组、瓜蒌组肝、脾及肠的炎性或损伤性病变明显,似有轻度中毒现象,合用后,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加重。

表16-7-6 对肝、脾、肠组织病变的影响

注:各组动物数为10只

报道2[2]

对脾虚动物的影响

药物煎煮前,加适量沸水浸泡30min,乌头类药物煮沸90min后,双层纱布过滤,药渣加水适量,煮沸15min,过滤,再加水煮沸15min,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至所需浓度(50%)。瓜蒌连续煮沸60min,同法取3次滤液,浓缩至16.65%,制备合剂时,川乌煮沸60min,再加入已浸泡30min的瓜蒌,共煮60min,同法取3次滤液,合并浓缩至乌头类药物为50%(乌头类药物:瓜蒌=3∶1)

取体重21~28g,健康昆明种小鼠12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其中,一组为照组,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和水,自由采食,其余5组按饮食失节法“脾虚”证病模造型。造型第9d,称记各组小鼠体重,并随机取出数只。颈椎脱臼处死,摘出两侧肾上腺,剔除腺体周围结缔组织,立即称其湿重,按生物测定法测定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将符合“脾虚”体征的小鼠,依表16-7-7分组给药,各给药组按0.02ml/g的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并给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8d后,按造型第9d的方法,测记各项指标的有关数据,所有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处理。

表16-7-7 小鼠造型前后及给药后的体重变化(g,x±s)

增长值:(4)=∑〔(3)-(2)〕/(2)×100;②与③比较:△△P<0.01;造型前后自身比较:*P<0.05,* *P<0.01

由表16-7-7可见,造型体重、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造型后,各造型组体重均显着低于造型前,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给药后,各组体重明显恢复(造型前后自身比较(P<0.01),与对照组无差异,从增长值看出,单味附片组显着高于瓜蒌组及附瓜合剂组(P<0.05),川瓜合剂组与相应之单味组间无明显差异。

肾上腺内VitC含量的变化见表16-7-8,单味瓜蒌组略高于对照组水平,川瓜合剂组明显高于虚证组(P<0.05)。也略高于川乌组。两个合剂组与相应之单味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总的看来,川乌及其合剂组对“脾虚”小鼠肾上腺内VitC含量的增加作用略强于附片及其合剂组,且略高于对照组。

表16-7-8 服药8d后肾上腺指数及肾上腺内VitC含量变化的比较

⑤与②比较:*P<0.05,* *P<0.01

肾上腺指数的变化见16-7-8,单味川乌,附片及其合剂组的肾上腺指数明显低于脾虚时(P<0.05),但各给药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报道3[3]

脾虚条件下对肝脾肠病改变的影响

试验材料:小鼠20~30g,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观察组给予川乌瓜蒌合剂,观察川乌与瓜蒌配伍前后对肝脏病理改变影响。结果川乌瓜蒌组10只,小鼠肝细胞病理切片色泽体积正常,肝静脉扩张瘀血较正常组较重,肝细胞疏松变性,空包变性,;肝细胞脂变性,肝细胞点状坏死,不明显,灶性坏死未现现。对小鼠肠影响:色泽、体积正常,粘膜慢性炎症,粘膜上皮坏死脱落,未发现杯状细胞分泌亢进。对小鼠脾脏的影响:体积,色泽正常,脾小梁纤维变化,脾小体数目减少,脾小动脉血窦瘀血。

【毒理研究】[4,5]

发光细菌法研究表明:川乌抑光率10%,瓜蒌抑光率54%,二者配伍后抑光率25%。配伍后抑光率较单味抑光率低,证实二者合用毒性没有增加或有所减低。

【临床应用】

1.治疗咳嗽、痰多[6]

林氏[5]自拟温肺化饮涤痰汤将川乌9g与瓜蒌、干姜、细辛等伍用,治疗寒痰喘咳20例,半年后,痊愈8例,显效5例,进步5例,无效2例,且并未发现毒副作用。

2.其他

林氏[7]用川乌(炙)瓜蒌、半夏、白蔹、白及等组成拮抗丸用于治疗湿痰咳喘,心脾不足,心血瘀阻,脾肾阳虚等证,共计125例,获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22

2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23

3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99

4 沈光稳.采用发光细菌研究探讨“十八反”配伍药物的临床毒性.中医药研究,1998;14(1):10

5 杨安泰,张丽英,金彩琪,等.用发光细菌研究中药“十八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6):2

6 林通国.中药十八反之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1):48

7 林通国.中药十八反之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3):5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