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清理、精整和防锈处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新编液压工程手册下册》第2252页(2187字)
(1)通用处理工序
液压件铸件,特别是铸件内腔的清洁度至关重要,通常要进行清理、精整和防锈处理。通用工序如下:
·落砂后的铸件,首先要进行分类。灰铁和球铁小件用锤击,球铁大件用片砂轮切割机去除浇冒口,并分类装筐。
·小件用履带式抛丸清理机,抛丸滚筒,大件用悬挂式抛丸清理机进行抛丸清理。
·用固定式砂轮机,悬挂式砂轮机,角向磨光机、异形砂轮磨头打磨飞边,毛刺和浇冒口残痕,过大的冒口残痕须用铣床铣削平整。
复杂内腔流道的铸件,须逐件用专门工具手工清理,去除内腔毛刺、披缝。
·有油道的铸件,进行电化学清理。
·防锈处理。
(2)关键清理工艺
A.抛丸清理
落砂以后的所有液压件铸件都要进行抛丸清理。通过抛丸,可以清除铸件表面的粘砂,锈蚀和氧化皮。同时可以强化铸件表面,对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十分有利。
由于液压件铸件大多是单重几公斤到几十公斤的小件,采用履带式抛丸清理机、滚筒式抛丸清理机较为适宜。建议采用粒度为Φ0.4~Φ1.2mm的铸钢丸,抛丸线速度应在60m/s以上到90m/s。由于弹丸直线运动,无法进入弯曲细小的铸件内腔。对于有复杂内腔的液压件铸件,抛丸只能作为初清理,而对于无内腔和只有浅层开放形内孔的铸件、抛丸可作为终清理。
B.电化学清理
电化学清理,也叫KOLENE清理。由美国KOLENE公司发明。是把经过抛(喷)丸等方法初步清理过的铸件作为电解电极浸泡在电解池中,通入直流电,依靠电化学反应,使粘砂、氧化物与铸件分离的过程。
采用电化学清理,所有电解液能流通的部位都得到有效的清理,因此对具有复杂内腔的液压件铸件而言,被认为是最适宜的工艺。
电化学清理工艺流程见图37.7-6所示。
图37.7-6 电化学清理工艺流程图
(A)把铸件按一定方式装入特制的多孔金属筐,装入方式以铸件内腔能方便盐浴液流通为宜,一般应使主要孔口朝下放置。为使铸件表面最大限度地接触盐浴液,铸件在金属筐中应分层摆放,层间用金属网隔开。
(B)把装好铸件的金属筐吊入电解槽,浸泡在已溶融并加热到规定温度的盐浴液中。如果以清理铸件粘砂与氧化物为主要目的,则以电解槽槽壁为正极,装有铸件的金属筐为负极,通入低压(2~8V),大电流(1000~3000A)的直流电。这时,一方面铸件内腔残砂和外部粘砂的主体成分SiO2与盐浴液中主体成份NaOH反应生成Na2SiO3与H2O即
另一方面,由于电离作用,熔融盐浴液中含有大量钠的正离子和氢氧根的负离子。通入直流电后,电场力使离子在槽内反向运动。在阳极(槽壁):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成为单质。
4OH-——4e=2H2O+O2/p> 在阴极:(铸件)钠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钠。 Na↑(+
钠位于金属电位序的最左端,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铸件上用普通清理方法难以清除的化学粘砂,是结晶态的胶体硅酸铁(FeO、SiO2)钠与这种物质反应,生成硅酸钠与铁。
FeO·SiO2+2Na=Na2OSiO2+Fe
反应生成的硅酸钠胶体和铸件上的碱性氧化铁,氢氧化铁共同形成沉淀,从而铸件上的粘砂,氧化物全部成为可分离物质。盐浴所需时间由铸件粘砂状况、盐浴成分、电流密度而定,一般需20~50min。
(C)把铸件筐从电解槽中吊出。对壁厚不均的铸件,适当空冷到300℃以下,以防止进入冷水槽时温差过大产生裂纹。
(D)浸入冷水槽,用类似水爆的方法使残渣与铸件分离,这一过程瞬时完成。
(E)浸入80℃左右热水槽,30min左右,使残留在铸件上的盐液,反应生成的硅酸钠溶于水,残渣进一步沉淀。
(F)浸入防锈油槽
(G)取出铸件,吹干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