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新编麻醉药物实用手册》第427页(2014字)

作用

(1)干扰素能增强免疫功能:①调节机体的免疫监视、防御和稳定功能,使NK细胞、Tc细胞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增强;②吞噬细胞的活力增强;③诱导外周血液中单核细胞的2′,5′-寡腺苷酸合成酶的活性;④增加或诱导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抗原的表达。

(2)口服均不吸收,肌注或皮下注射α-干扰素吸收率>80%,而β和γ干扰素的吸收率较低,一般注射后4-8h达血药浓度峰值。t1/2为4-12h,α-干扰素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3)临床常用的干扰素有干扰素α-nl(Interferon α-nl,又名惠福仁,Wellferon),是由>16种人α-干抗素亚型组成的混合物;重组α-2a干扰素(Interferon alfa-2a,又名罗扰素,Roferon-a),是由165个氨基酸组成的;重组α-2b干扰素(Interferon alfa-2b,又名干扰能,Intron A,Inrec)。根据来源不同,干扰素可分为α,β,γ3种类型:人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为α干扰素(IFNa),又称人白细胞干扰素。根据其蛋白分子的变异和肽类氨基酸序列第23和34位的不同,又分为α-2a(23位为赖氨酸、34位为组氨酸)、α-2b(23位为精氨酸、34位为组氨酸)、α-2c(23位及34位均精氨酸)3种。人成纤维细胞产生者为β干扰素(IFNβ),又称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其结构与α者相似。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又统称为Ⅰ型干扰素,均可由病毒感染或应用多核苷酸后产生。由特异性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可产生γ干扰素(IFNγ),亦称免疫干扰素或Ⅱ型干扰素,其结构与Ⅰ型者不同。

用途

(1)抗肿瘤: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2)抗病毒感染:预防感冒、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生殖器感染等。

(3)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4)血液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和用量

(1)肝炎:(200-500)×104U·m-2,皮下注射,qd;或1000×104U·m-2,皮下注射,qod。或1000×104·d-1,肌注,1-2周为1疗程。口含1片·d-1,连续用药半年,药片含于口内逐渐溶化,切勿咀嚼或吞下,完全溶化后含在口中4min,以便粘膜充分吸收。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IFNa(3-6)×106U·d-1,肌注或皮下注射,12-36周为1疗程。

(3)恶性黑色素瘤:IFN(2-100)×106U·m-2〔低剂量12×106U,中剂量20×106U,高剂量(30-50)×106U〕,肌注、皮下或静脉输注,每周3次,1个月为4个疗程。

(4)滴眼:用于治疗泡疹性角膜炎,tid。

剂型及规格

(1)注射剂(液及冻干粉):100×104U(2ml),300×104U(2ml),500×104U(2ml),安瓿。

(2)片剂(口服干扰素片,肝素灵,Immulin):>200U(为将α-干扰素固化在淀粉基质上使之活性稳定)。

(3)滴眼剂:(1.0-1.5)×106U(ml),支。

注意事项

(1)IFNα,β,γ无论天然或重组的,副作用大致相同。常见有发热、疲乏、食欲下降、头晕、流感症状等;偶有抑郁、呼吸困难、肝功能降低,白细胞减少及过敏反应等。

(2)严重肝功能、肾功能不良、心功不良及骨髓抑制者禁用;孕妇、哺乳妇女慎用。

(3)用法上还可经鼻内喷雾,每次IFNα-2b1.5×106U,bid;或2.5×106,qd,预防感冒。但有12%病人出现鼻出血。

(4)长期使用者可能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