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核糖核酸
书籍:新编麻醉药物实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新编麻醉药物实用手册》第424页(872字)
【别名】:免疫核酸
作用
(1)使未致敏的淋巴细胞转变为免疫活性细胞。
(2)有一定的特异性,不受动物种属的影响,又不存在输注免疫活性细胞的配型及排异问题,受到广泛重视。
(3)可被RNA酶破怀,产生的免疫力尚不够强,特异性也是相对的,还须进一步研究。
用途 与转移因子相似。
(1)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如肾癌、肺癌、消化道癌、神经母细胞瘤和骨肉瘤的辅助治疗。
(2)其他:慢性乙型肝炎和流行性乙脑治疗。
用法和用量
(1)皮下注射:多注射于引流淋巴区的皮下,如腋下和腹股沟,每周3-5次,连续2-3个月,治肿瘤。每周1次,每次1支,慢性肝炎。
(2)静脉输注: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输注,治肿瘤。
(3)4-6个月为1疗程,>6个月者2周注射1次,最长者注射到1年。
剂型与规格 注射剂:3mg(粉针,正常人血白细胞iRNA,相当于1g白细胞所含的核糖核酸),2mg(正常人脾血白细胞iRNA),安瓿。
注意事项
(1)注意反应:各单位试制的iRNA含量很不一致,但至少应含109免疫活性细胞提取物。iRNA本身无反应,因其制备过程不同,有的产品含有微量蛋白,故应注意过敏反应,并由低剂量开始应用。
(2)O℃以下低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