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黑蚱蝉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20页(1360字)

【形态特征】:

成虫 大型,体长44毫米左右,黑色,有光泽,被金色细毛,复眼淡黄褐色,头部有红黄色斑纹,中胸背发达,突起。前翅基部翅脉金黄色,翅透明。雄蝉腹部1、2节腹面有鸣器,能鸣蝉声。雌蝉腹末有产卵器,有听器,无鸣器。

卵 长椭圆形,微弯,乳白色有光泽,长2.4毫米,宽0.5毫米。

若虫 末龄若虫长约35毫米,黄褐色,形似成虫,具翅芽,缺鸣器和听器。

【发生规律】:

黑蚱蝉以卵和若虫越冬。越冬卵于次年5月随枯枝落土后开始孵化,若虫在土中脱皮5次,汲取根部汁液取食为害,潜居土中过冬,数年以后才能老熟。老熟若虫6月出土,多数在傍晚以后,从树干基部爬上侧枝或分枝上的叶背蜕皮羽化为成虫。7-8月雌虫产卵于枝梢木质部内。卵窝有双行螺旋状排列和直线或不规则排列;穴卵量6-9粒,每一产卵枝上平均有卵146粒。每一雌蝉腹内有卵500-900粒,平均700余粒。雌蝉产卵主要在1-2年生枝条中,枝粗4-5毫米的居多,大于7毫米,小于2毫米的枝梢产卵很少,枝长20-30厘米。这类枝条有的是当年生的结果母枝,有的可望成为次年的结果母枝,受害处以上梢部枯死,其上果实脱落,对产量造成直接损失。成虫寿命60-70天,卵期10个月左右。一般沙土地上,特别是河滩沙地培植的柑桔树,若虫密度较高,低丘平原地区比高山丘陵地区发生重,山区发生极少。

天敌,侵袭若虫和成虫的天敌有田、麻雀、螳螂、寄生菌。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剪除带蚱蝉卵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其大量繁殖为害。

(2)尽量避免在柑桔园附近栽植蚱蝉的其它寄主植物,以防辗转为害。

(3)6-8月日间粘捕成虫或夜间举火或用黑光灯诱捕成虫。

(4)黑蚱蝉若虫出土后上树蜕皮羽化,而蚱蝉成若虫足无爪间突,不能在光滑面上爬行,因此可在树干基部包扎一圈宽8-10厘米的塑料薄膜带,在若虫出土前进行,阻止老熟若虫上树蜕皮。

(5)5月若虫数量较多时,地面撒施3%克百威(呋喃丹)颗粒剂,每树50-100克。

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属同翅目蝉科。又名黑蚱、知了。在国内分布极广泛,河北、东北、西南三省区及其以东的各省区均有分布。寄主有各类果树、苦楝、枫杨、槐、柳、榆、栎、法国梧桐等。黑蚱蝉雌成虫将产卵器插入柑桔枝梢组织内造成“瓜”状卵窝,破坏了枝梢上下水分养分的正常输送,使枝梢逐渐干枯死亡。黑蚌蝉成虫还汲取幼嫩枝梢的汁液,使枝梢凋萎,影响桔树的正常生长。黑蚱蝉各龄若虫潜伏土中,终年吮吸桔树根部汁液,使树势生长不良,抽梢短而少,叶片黄化,开花少,花质差,落花落果严重,几乎没有产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