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杧果长足象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93页(1100字)

【形态特征】:

体圆筒形,长8-10毫米,全体黑褐色,前胸宽大于长,略呈圆柱形,其上密布粗大颗粒,鞘处长两倍于宽。其基部特别向最突出形成叶状,把前胸端部遮盖。行纹刻点长方形。行间宽约等于行纹,翅坡明显,在翅坡前端被覆一摄密集的淡褐色鳞片,前足长而粗。各腿节和胫节近端部都有一齿。雌虫大,喙也比雄虫大,且触角着生于近基部1/3处,而雄虫则着生近基部1/2处。

【发生规律】:

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3代,分别为害春、夏、秋梢。长足象在广西以成虫在树皮等处越冬,翌年2-3月在芒果枝梢上取食补充营养和交尾等活动。雌虫在嫩梢上中部位钻孔产卵。表面显现呈纵列的数个针刺状刺孔,折之破开,可见圆筒形的乳白色卵粒。卵粒孵化后的幼虫钻蛀髓部取食,使嫩梢很快即凋萎,断折、而幼虫继续沿着枝条的健部往下蛀食,直至化蛹羽化成虫。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禁到疫区调运种子、果实。如到疫区调运种子,应就地剥种,发现被害种子,及时烧毁及杀死害虫。果实应就地加工或销售,以防止害虫传播和蔓延。

(2)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果园清洁,对防治这几种杧果象甲有一定的效果。及时拾毁杧果园内的落果;并将其集中处理,如挖坑深埋,或倒入水肥池浸泡,不得随地堆放。

(3)清除园内杂草和翻耕土地;冬季整枝修剪;清除枯枝落叶,堵塞树干孔洞,以及害虫产卵期实行果实套袋。

(4)在杧果嫩叶生长期,巡视果园,如发现有切叶象甲为害的植株,每3天收拾一次地上嫩叶,并将之晒干烧毁,可有效地杀死其中幼虫。

(5)化学防治:在幼果期(花谢后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以内),或每批抽梢出30%左右,梢长至3-5厘米时,应用乐果与敌百虫混合液(1∶1∶1500)喷洒树冠,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用药3-4次。可达保果作用。据试验结果:保梢效果好的药剂有40%氧化乐果乳油2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

杧果长足象甲又称杧果蛀梢象。分布于云南(景洪、勐腊、勐海)、广西(邕宁)。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杧果的嫩梢、使嫩梢凋萎、断折,影响杧果正常生长,在云南为害幼苗,成年树的新梢一般被害率在5%-10%,严重可达60%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