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图10)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253页(2107字)

图110 知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栽培与野生均有,主产河北、山西及东北。

【性状鉴别】

1.毛知母 根茎呈压扁条状。长3~15cm,直径0.5~1.5cm。全体弯曲,一般前端较粗,偶有分叉,后端较细。顶端有残留黄色叶基(习称“金包头”),上面有一道陷下的纵沟,并有紧密排列的环状横节。节上密生金黄色扁平细绒毛(系叶基枯朽后残存的纤维束或维管束组织),陈久变为黄棕色,由两侧向根茎上方集中,毛绒合拢处显沟状。根茎下面略凸起有皱纹及多数陷下的须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的显筋脉细点,水浸后有粘液。无臭,味甘微苦,嚼之发粘。

2.知母肉 外皮大部已除去。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褐色,有扭曲的纵沟。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茎及陷下的点状须根痕。

毛知母以身条肥大,外皮附金黄色细绒毛、质坚实而柔润,断面白色,嚼之味苦发粘者为佳。

知母肉:以条肥大、滋润、质坚、色白、嚼之发粘者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三)炮炙

1.盐制 取知母片,用盐水拌匀或喷洒均匀,焖透,置锅内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知母片,用食盐2kg。

2.炒制 取知母净片,清炒至微焦。

3.麸制 将锅烧热,撒入麸皮,待烟起时,取净知母片倒入锅内,炒至微黄,取出,筛去麸皮,晾凉。每100kg知母片,用麸皮10kg。

4.酒制 取黄酒喷淋知母片内,拌匀,稍润,用文火炒至变黄色,取出晾干。每10kg知母,用黄酒1~2kg。

5.盐、麸制 取药片加辅料食盐2%兑水适量,吸透,晒干后,用拌料炙麸8%,用武火先把炙麸撒入锅内,趁冒白烟时,倒入药片,用竹刷迅速拌炒至微黄色,即可取出,置于簸箕中,稍渥,筛去炙麸,放冷。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甘。归肺、胃、肾经。清热泄火,滋阴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善清肺胃气分实热,除烦止渴。适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汤。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本品能清肺泻火,滋阴润肺。适用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与瓜蒌、川贝母、胆南星等配伍。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配伍,如二母散。

3.骨蒸潮热 本品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配伍。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母地黄丸。

4.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有润燥,止渴之效。适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伍,如玉液汤。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麻仁、当归等配伍,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本品有滑肠之弊,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备注】

《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本品根茎含多种甾体皂苷,并含多量的粘液质。知母实验证明有明显的解热、祛痰、利尿、降血糖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知母与石膏都有清肺胃实热的功效,常相须为用,知母清热而不伤阴,善治里热重而津液伤者。石膏清中能透散,善治里热重而津液未伤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