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笒(图122)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274页(2664字)

图122 黄芩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多为野生。过去商品规格颇多,如枝芩、子芩、片芩等,现已简化为条芩和枯碎芩。条芩又分成一等、二等。习惯上以河北北部产者根条坚实,空心小,色黄,品质最佳。另外,同属植物滇黄芩、粘毛黄芩、甘肃黄芩在部分地区亦作黄芩入药。

【性状鉴别】

根呈倒圆椎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或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多枯朽为黑棕色,或已成空洞,俗称枯黄芩,因中空而劈破者称黄芩瓣。气微,味苦。

以条长、粗大、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焖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

(三)炮炙

1.酒制

(1)酒炒:取黄芩片,加酒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黄芩,用黄酒10kg。

(2)酒润:取黄芩片,加酒润1小时,至酒被吸尽,晒干或晾干。每500g,黄酒62g。

(3)酒蒸:取黄芩加温水泡1小时,加酒拌匀,蒸至上气时取出,切片,干燥。每100kg黄芩,用酒12.5kg。

(4)酒煮:取黄芩加白酒润透,加水与药平面,用微火煮干,取出,当天切6mm厚片,晒干。每100kg黄芩,用白酒10kg。

2.蜜制 将蜜熔化过炉,再加热至起泡,加入黄芩片,炒至微黄色,或再喷水,搅至水干时,再炒至黄色,不粘牙为度,取出,晾干。每100kg黄芩,用蜜25kg。

3.姜制 取黄芩片,加姜汁与水拌匀,用微火焙干水气,取出,干燥。每100kg黄芩,用生姜20kg。

4.制炭 取黄芩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透。

5.炒制

(1)炒黄:取黄芩片,在热锅(120℃)内炒黄为度。

(2)炒焦: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全焦,或用文火炒至焦黄,边沿微黑色。

现代研究:不同炮制黄芩片对其成分是有影响的。药材质量直接影响黄芩苷的收得率。因此提取黄芩苷时,必须对原料饮片的来源加工方法、质量等进行考察。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归肺、胃、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应用】

1.暑退、湿温、湿热痞闷、黄疽泻痢 本品苦寒,清热燥湿,尤善于清中上焦湿热,治疗湿温暑湿,胸脘痞闷,舌苔黄腻常与滑石、白蔻仁、通草等配伍,如黄芩滑石汤。湿热中阻,胸满呕吐,常与干姜、黄连、半夏等配伍,如半夏泻心汤。治疗痢疾泻泄,常与黄连、葛根等配伍,如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等配伍。

2.血热吐衄 本品治疗火毒炽盛逼血妄行的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证。常与白茅根、生地、三七等配伍。

3.肺热咳嗽等证 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之证。若肺热壅滞,咳嗽痰稠,单用本品即可,如清金丸;亦可与麦冬、桑白皮、知母等配伍,如清肺汤。若中上焦郁热所致的面赤唇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脉数,常与大黄、薄荷、栀子等配伍,如凉膈散。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用小柴胡汤。

4.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本品有泻火解毒作用,治疗火毒炽盛的痈疮肿毒,咽喉肿痛,常与连翘、银花、蒡子、板蓝根等配伍。

5.胎动不安 本品有除热安胎之功效。对治疗怀胎蕴热,胎动不安之证,常与当归、白术等配伍,如当归散。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黄疸、湿温、热病、痈肿疮毒等宜生用;目赤肿痛、瘀血、肺热咳嗽等宜酒制;胎动不安宜炒制;吐血、衄血等宜炭制。枯芩善清肺火,条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善泻下焦湿热。

脾胃虚寒者慎用。

【备注】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本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等。对多种杆菌、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及多种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还有解热、降压、镇静、利胆、保肝、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抑制肠管蠕动等功效。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对过敏性气管哮喘有一定功效。

黄芩与柴胡均能清热,黄芩清热,直折火热之本,柴胡清热,发散火热之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