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残留量检测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第3卷》第488页(2613字)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秦冬梅

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 纪然 卜凡 阮虹 恒麟 李媛

样本用乙腈或丙酮/水提取,液-液分配,硅胶柱层析净化,液相色谱法(UV)测定。

1.主要仪器及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 紫外检测器(UV)

Milli-Q超纯水机

旋转蒸发器

调速多用振荡器

层析柱 6mm×420mm

2.主要试剂

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重蒸)、乙腈(HPLC)

无水硫酸钠 350℃烘4h以上

氯化钠 650℃灼烧4h以上

1mol/L氢氧化钠溶液

1mol/L盐酸溶液

层析硅胶 60~100目,130℃烘4h后使用

双氟磺草胺标准品

3.检测步骤

3.1 提取

3.1.1 籽粒、植株

称取20g样本(籽粒粉碎,植株剪碎)置于250mL具塞三角烧瓶中,用100mL乙腈振荡提取30min,抽滤。用40mL乙腈多次洗涤滤渣、三角烧瓶及抽滤瓶后,合并滤液于250mL圆底烧瓶中。用旋转蒸发器浓缩(≤40℃)至约2mL。

3.1.2 土壤

称取20g样本置于250mL具塞三角烧瓶中,用80mL丙酮和20mL水振荡提取30min,静置片刻,将上层清液经滤纸过滤于100mL带有刻度的量筒内,记录所收集的滤液体积V(mL),用旋转蒸发器上(≤40℃)浓缩至无丙酮蒸出,残液约25mL。

3.2 净化

3.2.1 液-液分配

取100mL10%NaCl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10后,将上述残余液洗入250mL分液漏斗中。然后用30mL×2正己烷洗涤圆底烧瓶并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振摇洗涤两次,每次2min,静置分层后弃去正己烷相。水相用1mol/L盐酸水溶液调节pH≤3后,再用30mL×2乙酸乙酯洗涤圆底烧瓶并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振摇萃取两次,每次2min,静置分层。合并乙酸乙酯相,经无水硫酸钠过滤入150mL平底烧瓶中,并用15mL乙酸乙酯洗涤无水硫酸钠层,合并用旋转蒸发器(≤40℃)浓缩至干。

3.2.2 柱层析净化

在层析柱中用乙酸乙酯/正己烷(20∶80,V/V)湿法装柱,先后装入2cm无水硫酸钠、2g层析硅胶和2cm无水硫酸钠。将3.2.1中的残余物用0.4mL乙酸乙酯超声溶解,加入1.6mL正己烷混合均匀后转移至柱上并继续用乙酸乙酯/正己烷(20∶80,V/V)淋洗至60mL,弃去。再用乙酸乙酯/正己烷(30∶70,V/V)洗脱液淋洗,弃去前5mL,收集后30mL。用旋转蒸发器浓缩至干,用HPLC流动相定容至一定体积后,待测。

3.3 液相色谱法测定

检测器 UV

波长 254nm

色谱柱 Kromasil C18,4.6mm×250mm,5m

进样量 10~40μL

流动相 土壤样本测定,乙腈/水(30∶70,V/V),流速0.3mL/min

植株和籽粒样本测定,乙腈/水(25∶75,V/V),流速0.5mL/min

保留时间 8.4min(土壤中);5.4min(植株和籽粒中)

4.结果计算

外标(峰高)-标准曲线法定量

5.灵敏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最小检出量 4.0×10-11g。

最低检测浓度 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均为5.0×10-3mg/kg。

回收率 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添加双氟磺草胺0.01~0.5mg/kg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4%~92.5%、86.1%~91.6%和91.9%~94.7%。见表3-18-1。

相对标准偏差 4.1%~13.9%,见表3-18-1。

表3-18-1 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双氟磺草胺添加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实验结果

6.小麦籽粒和土壤中双氟磺草胺的液相色谱测定谱图

见图3-18-1。

图3-18-1 小麦籽粒和土壤中双氟磺草胺的液相色谱测定谱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