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陕西行》第94页(831字)

凤翔东湖,古称“饮凤池”,相传周文王时,因“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一代文豪苏轼被贬任凤翔府判官,于政务之暇,倡导官民,相地度形,借古饮凤池扩大疏浚,引凤凰泉水注入湖中,蓄涝防旱,造福百姓。湖种菱荷,岸植杨柳,建亭修桥,供人游憩。因湖居凤翔县城东,取名“东湖”,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修东湖30年后,苏轼又在杭州修复了西湖,固而东湖与西湖素有姊妹湖之雅缘。

苏轼修浚东湖,不仅留下了赏心悦目的美景,而且也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在凤翔和为东湖而写的文共180多篇。尤以《喜雨亭记》脍炙人口并与东湖的喜雨亭相得益彰,绵远不衰。自北宋以后,来东湖游历、凭吊的文人络绎不绝,而他们也大多有感于东坡先生的文采,为东湖留下了无数奇章妙句。而历代在陕及凤翔任职的官员们,也大多有感东坡先生的政绩,以能修浚东湖,续襄盛举为荣因而历朝累代屡有修葺和增建,遂使东湖蔚为大观。东湖现存面积5.7万平方米,湖内以桥为界,分为南中北三湖,有岸柳飞雪、沧浪瀑布、曲桥观、苏祠仰客等主要景点30余处,园内集亭、台、楼、阁、廊、轩、榭、堂等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堤柳垂丝,青竹万杆,菏花满池,碧波荡漾,是一座闻名于三秦的典型北方湖山园林。如今湖内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各具一格的断桥、君子亭、宛在亭、春风亭、鸳鸯亭、会景堂罗列其间;望苏亭、洗砚亭、喜雨亭、凌虚台、来雨轩藏微隐幽;拔地凌空的一览亭登高极目,雍野风光尽收眼底:过莲池九曲桥,登空濛阁,穿月转廊,上崇光亭,尽现”四壁清风披草树,一天爽气到衣裳”的意境。

从西安潘家村汽车站坐车至凤翔县城,再转乘公交车至东湖。

公交车车费1元,东湖门票10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