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故居·柳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山东行》第118页(882字)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他出生在明末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清顺治十五年(1658),蒲松龄十八岁时,曾以县、府、道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即秀才),很受当时山东学道、着名文学家施闰章的赏识。此后,屡次乡试皆不第,曾一度在江苏宝应县作幕宾。33岁起,他中年以后,致力于着述,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蒲松龄的故居,是一座幽静简朴的小庭院。前后两进,院内茅舍瓦屋,豆棚瓜架野趣浓厚,恍然进入《聊斋》中常见的寻常书斋,却又是灵狐出没的地方。一道东西花墙把小院劈分成南北两院,有八角门相通。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诞生处,也是他的书“聊斋”。室内陈列着他七十四岁时的画像。画像上有蒲松龄亲笔题字二则,其一为:“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子孙,亦孔之羞。“其二:“癸已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象,着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画像两侧有郭沫若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西院陈列着蒲氏家谱、年谱、墨迹和着作,以及《聊斋志异》的中外文各种版本。蒲松龄所着《聊斋志异》故事,已被译为英、俄、日、法等十三种文字,六十一种版本,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从故居向东的一条小山谷中,有着名的柳泉,是蒲松龄生前经常去的地方。并自号“柳泉居士”。传说蒲松龄经常在柳下泉边设茶招待过往行旅,倾听他们谈狐说鬼,为创作《聊斋志异》搜积素材。
柳泉东南有蒲松龄墓,石砌围墙内有古柏数株,静谧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