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西南丝绸之路的源头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丝路行》第82页(3570字)
刘家峡——炳灵寺——拉卜楞寺
从兰州向西南行,经临夏到夏河,全长280公里,为汉、回、藏族民俗风情和宗教艺术旅游线路。这也是由甘肃经青海、四川入西藏云南的着名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沿途可游览刘家峡水库,“十万佛窟”的炳灵寺石窟,穆斯林民族风情浓郁的临夏和伊斯兰教大寺——南关清真寺,以及素有“小西藏”之称的夏河的拉卜楞寺,贡唐宝塔,桑科草原等景点。从夏河继续南行700公里可进入四川美丽的自然风景区九寨沟。
这条旅游线中,兰州到刘家峡水电站80公里,汽车行使约2小时,从刘家峡水库乘游艇去炳灵寺游览需2个小时,由于水库夏秋蓄水的原因,炳灵寺每年7月至11月可供参观。
刘家峡水库
刘家峡水库于1964年动工1974年建成,大坝高147米,长840米,顶高16米,库区面积近140平方公里,库容达57亿立方米,形成巨大的人工湖,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亦为着名的游览胜地。游人可从水库乘船溯黄河而上,入峡,危岩耸立,奇峰竞秀,令人叫绝。在龙口,由于巨大的落差激起的飞瀑,雪浪腾翻,吼声震耳欲聋。水流似脱缰野马,奔腾咆哮,非常壮观。郭沫若曾填词赞曰:“看奔腾汇水,何殊万马。一艇驰过洮口,千岩壁立疑巫峡。”(《满江红·游览刘家峡水电站》)出峡则为高山湖,黄土青波,水天一色。洪水时节,游船可西行直达古老的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
炳灵寺石窟位于刘家峡水库上游西端的寺沟峡。弃车登船,逆黄河而上,至寺沟峡。炳灵寺位于黄河北岸的积石山峭壁上,和刘家峡水库相连,包括上、下二寺和两寺之间的洞沟3部分。长2公里,上下4层,高低错落,气势雄伟,为我国“丝绸之路”上的一块佛教胜迹。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是藏语“仙巴炳灵”的音译,意译为“十万弥勒州”,犹如汉语千佛洞、万佛峡之称。反映了中原文化与藏族文化的交融。
炳灵寺石窟开凿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西秦时崇信佛教,推动了石窟的开凿,特别是这里的地理位置正处在着名的“丝绸之路”上,人文鼎盛,为寺窟的创造提供了客观环境条件。后又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等朝代不断的新窟营建和修葺,炳灵寺才有此规模。现存窟、龛183个,大小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大型摩崖石刻4方及石碑,墨书、石刻造像题记等,都是极其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炳灵寺石窟虽较敦煌石窟开凿略晚,但后者有纪年的作品为西魏年间的,炳灵寺却发现了建弘元年的题记,这对早期石窟艺术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价值。1964年,刘家峡水库开始修建,为保存这个艺术宝库,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在窟前修建了一道200米高,200米长的石坝,这更为石窟增添了不少光彩。
兰州有不少家旅行社开办“刘家峡水库与炳灵寺一日游”。
游完炳灵寺从刘家峡水库南下80公里便到达甘肃西南部的临夏市。
临夏市和拉卜楞寺
临夏为我国伊斯兰主要教派门宦的发源地,也是宗教学者较集中的地方。临夏市是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是一座古城,“只道河州天尽头,谁知更有许多州”(明解缙《寓河州》)。为古丝绸之路所必经,系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市内有大小清真寺90多座,故有“中国小麦加”之称。从临夏市乘汽车沿213国道继续向甘南进发,行驶120公里(距兰州280公里)就到了夏河县。这里有一座中外闻名的拉卜楞寺,对一位西行旅游者来说,不可不游。
该寺建于公元1709年,是中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其规模仅次于拉萨的布达拉宫,故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寺院占地1234亩,僧舍万余间,可容喇嘛三千余人。寺内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书籍六万余册,并设有显、密宗派的六大学院。佛殿也是寺院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供奉重要佛像的地方,也是僧侣们诵经和信徒们朝拜礼佛的场所。寺院还有众多佛教塑像、壁画和唐卡,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瑰宝。现有塑像多达万余尊,高者近10米,小的仅几厘米。各种题材的壁画,几乎布满所有经堂和佛殿的四壁,除佛、菩萨、千佛神王、护法佛本生外,还有历史故事、宗教人物故事,民俗风情及建筑装饰等内容。唐卡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教工艺品,除绘制外,尚有刺绣、贴花、缂丝等多种工艺,内容丰富,制作考究,为广大藏民所喜爱。
晒大佛是拉卜楞寺的佛事活动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将数十丈长方的绣制佛像展挂在拉卜楞寺对面的山麓,寺内僧人盛装莅临,善男信女蜂拥前往顶礼膜拜,场面庄严宏大。
拉卜楞是“嘛让”的变音,藏语意为佛宫,指大活佛的府邸,藏族群众出于对大活佛的尊敬,以此名代称寺院。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嘉木样一世活佛应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河南亲王察罕丹增之请主持兴建。一世根钦嘉木样(1648-1721年),甘肃夏河甘家滩人。曾在西藏学经,获“格西”学位,担任过拉萨哲蚌寺果莽扎仓堪布。清康熙帝敕封为“护法禅师额尔德尼诺门汗”。嘉木样为格鲁派转世活佛之一,拉卜楞寺最高座主,拉卜楞寺治学严谨,学者辈出,活佛众多,为甘南最高学府。
西南丝绸之路简介
由临夏向西或向南是两条不同方向的丝绸古道。西南丝绸之路不乏支道复线,但从古道官驿来看,均为北起甘肃、青海,经川西或藏边延伸入滇横断山区。在横断山底部西向跨越深沟巨壑,途经缅印再辗转中亚直抵欧洲。西南丝绸之路是顺横断山民族走廊而行的。所谓“民族走廊”即是古代部族往复移徒的通道。由于自然地理本身形态所决定,一些通道成为古代人群和部落移徒所必然的选择路线,久而久之即形成了古人群和民族所行经的“走廊地带”。这一现象,在平旷地带不甚显着,因人们在平原地区迁徒往往可以取最近便的直线行进,而在地形复杂的崇山峻岭、巨川深壑地区,则非常不易。此段,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龙砻江、大渡河、安宁河,六条大江在横断山夹峙之下,汹涌而南,将这片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割裂出无数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接的文化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着三十多个民族上百个支系,保留着从母系氏族直至现代社会的人类历史发展各个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是世界上至今未被充分认识的人类学宝库。
丝绸之路的绿色飘带
乘车离开兰州向西北行,过永登、天祝二县城,便到达乌鞘岭。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抵嘉峪关,南靠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山北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东西全长1000余公里,宽仅只100公里左右,平均海拔1400米上下。
在汉朝,这里设立了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河西四郡”分别为武威、张掖、酒泉与敦煌,并产生了“金张掖、银武威”的民间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