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访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32页(922字)
【着者】:
黄宗羲着。
黄宗羲(1610-1695),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思想家。本书为启蒙思想名着。成书于1663年,初刻于成书100年以后。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建都、方镇、田制、兵制、财计、胥吏、奄宦等13部分21篇。“明夷”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言火入地中,象征昏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露其明智,智慧之士处在患难地位。“待访”,期待明君来访。
可见,黄宗羲用心之良苦。书中提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着名观点。
由此出发,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设计和描绘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在君民关系上,揭露了封建君主对民众的残暴统治,反对“君为主、天下为客”,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在上古时代,天下人民是主,君是客,国君从属天下百姓,直接为他们服务,这是合理的君臣关系。但后来一切都被颠倒了,君成了主,天下人民成了客,天下百姓为君主一人服务,这是不合理的。
在君臣关系上,揭露了封建君主把臣属变成了自己的仆妾,反对臣为“君主一姓”效忠,主张臣为“天下万民”出力。在财产关系上,揭露了封建君主对民众的疯狂掠夺,反对君主“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主张“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在法律关系上,揭露了封建君主利用封建法权维护其统治和掠夺,反对实行“一家之法”,主张实行“天下之法”。书中提出了种种社会改革设想,在政治上主张学校议政,限制君权。
因提倡学校议政,“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才能使“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在这种情况下,君主不敢一个人专断是非,而是公布是非于学校,让知识分子发表不同政见,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在经济上,主张计口授田,工商皆本,反映了新兴市民在经济上的要求。在文化问题上,黄宗羲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发展科学技术。《明夷待访录》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和富有启蒙意义的改革设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清乾隆间被列为禁书。光绪年问,梁启超、谭嗣同等将本书加以节钞,秘密印行,广为传播,作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工具。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本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