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创造进化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59页(1031字)

【着者】:

柏格森着。

柏格森(1859-1941),法国现代哲学家,法国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全书共4章。在第1章中,柏格森提出了他整个生命哲学体系的大纲。他把“生命冲动”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它推动着宇宙创造性地进化,从无机物、植物、动物到人,生命冲动日益冲破物质的阻碍而喷发出来,形成不同性质的万千物种。

这种生命冲动是时间性的,它既不同于机械论,也不同于目的论,而是超越于两者之上,突破了两者的空间化的规定,体现为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力的“绵延”。这种绵延不能用知性和概念来描绘,只能以直觉来把握,它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因而是不断创造的连续质变的过程。

进化的最高阶段就是人的无限的自我创造,“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第2章从同一个生命本原出发,对人的两种能力即知性和本能作了区分。

柏格森认为,知性是人超出万物而达到最高生命阶段的标志,但知性本身是反对偶然创造的,它只是规范外界事物,而只有本能、直觉才能把我们引入生命深处。

不过,知性虽然受物质形态的制约,它毕竟又是出自生命冲动而与本能、直觉同源的,人类正是通过知性适应环境、进行选择和创造的,本能则是这一创造进化的原动力。

第3章通过分析客观物质世界以及人对这个世界的知性把握,如几何学、物理学和现代宇宙学,而揭示出它们底下所掩盖着的生命起源和创造进化的本质。柏格森在此考察了“有序”和“无序”的概念,他认为,生命冲动、自由和创造并不是无序,而是另一种秩序,这种秩序不能预见,甚至也不受目的性的规范,而是像艺术活动一样的自发性过程。

知性则处于这种偶然的秩序和必然的秩序之间,利用后者来实现前者。在第4章中,柏格森对哲学史进行了批判的考察,认为过去的哲学家老是局限于知性的必然秩序这种静止的立场,而把其他一切当作无序或“虚无”;虚无概念总是纠缠着他们,实际上虚无不过是另一种存在,它表达了对一般存在的否定,表达了行动、变化、绵延的不尽之流,通常的存在则不过是从这一流变过程中像电影胶片一样截取下来的一些片断,因此真正说来,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动作或绵延。

柏格森的生命创造学说对传统的以机械论为依据的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把自然界和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宇宙理解为一个能动的有机生命过程,把人的自由创造能力提到首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哲学中弥漫着的神秘主义的气氛和对直觉体验的过分崇拜,这使他未能从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中摆脱出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