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202页(999字)

【着者】:

金诤着。

金诤,中国现代学者。本书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全面评述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着作。全书共5章。

第1章介绍科举制度的渊源,包括秦汉的察举制、魏晋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的选举考试。

第2章写唐代科举制的产生,科举与唐代的歌繁荣、世庶斗争、儒学复兴以及黄巢起义的关系。第3章对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备及其与宋代文官政治、新旧党争、文化精神诸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指出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弊端,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心灵的腐蚀。

第4章介绍元代的科举,认为元代科举的衰落、文人地位的低落是蒙古贵族民族压迫的结果,它导致了元代吏治的腐败,客观上却促进了元代俗文学——戏曲、小说的成熟。第5章总括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时间跨度是从明初一直到清末废科举、民国实行文官考试。

本书内容丰富,从明清科举考试的规定,到清末西方新思潮的侵入;从八股取士的源流,到中国文化的落伍;从科场案到文字狱,……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介绍与分析。在5章正文之前,作有一篇近万字的《绪论》,可视为本书观点的总概括。作者指出,科举制度产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产生以后,“又再创造了中国文化”。作者认为,“在科举制度的作用下,中国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文官政治”,文官政治与贵族政治、武人政治比较而言,“是具有相对清明度的”。

同时,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学、史学的影响特别深远,而中国民族重视教育、勤奋读书的传统素质,也与科举制度有关。另一方面,科举制度对于中国文化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垄断了知识阶后几乎全部的精力,使得“千百年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就在科举考试的绞肉机中挣扎消磨,脚不出书斋,眼不离四书五经、诗赋文章”,导致科学技术的落后。

而且,“科举制度还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端专制性”,科举官僚的地位和权力是皇帝给予的,因此“他们对专制君权有着天然的依附与畏惧”。作者的上述观点,不一定能得到普遍赞同,但对读者是有启发意义的。

书中,作者旁征博引,论证充分,并且不乏新的见解。如科举制度的产生,一般公认是在隋代,作者却认为是在唐代,并用书中提出的科举制度的3个重要特点:“投牒自应”、定期开考和严格考试来加以印证。本书文字明白晓畅,兼有大量文史典故、诗赋佳句,读来饶有兴味。对于有兴趣了解古代科举制度、探索古代文化宝库的青年朋友来说,本书是一部兼具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好读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