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彷徨》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362页(1139字)

【着者】:

短篇小说集。

鲁迅着。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本书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间写作的《祝福》、《在酒楼上》等11篇小说。《彷徨》写于“五四”退潮时期,鲁迅在《题(彷徨)》一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首诗清楚地说明了鲁迅当时孤寂的心情和将小说集命名《彷徨》的缘由。

卷首录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寄托着鲁迅在追求中战斗和在前进中探索的情怀。小说集在继续开展对于封建礼教批判的同时,更偏重于进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和道路的探索。

《祝福》通过祥林嫂两嫁两寡,丧夫失子,在恐惧与疑虑中悲惨死去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社会四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妇女的摧残。《离婚》描写爱姑在强大封建势力层层包围下孤身抗争的必然失败,揭露了土豪劣绅的丑态和他们之间的肮脏交易,展示了农村复杂的阶级关系。

《彷徨》描写了两类知识分子形象:一类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一类是“五四”前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和《孤独者》描写革命的大潮卷过之后,知识分子吕纬甫、魏连殳彷徨、苦闷、挣扎及沉落的过程,反映了理想与现实、革命青年与黑暗势力的尖锐冲突,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想、动摇、易于颓唐的思想弱点。《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描写男女爱情的小说,通过子君和涓生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斗争及其悲剧结局,揭示了造成他们悲剧的社会根源。它告诉人们:没有整个社会的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必然要失败的。

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五四”前后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斗争和失败的命运。《肥皂》和《高老夫子》通过四铭、高尔础仇恨新生事物,抵制新思想传播等恶行的描写,勾画了他们卑劣、虚伪的假道学家面孔,对封建复古势力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由于鲁迅在广阔的社会革命背景下来探索和考察知识分子问题,在新旧思想的激烈撞击中来描写他们的生活和性格,因此他所表现的既不是旧式文人沉沦的感慨,也不是时髦青年的自我表现,与同一时期的小说相比较,《彷徨》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更深刻。

从艺术上来说,除了在《呐喊》中所显示出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外。

鲁迅自己说过:“《彷徨》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画也稍加深切。”《彷徨》总的基调冷峻、深沉,在艺术表达上各篇小说各具特色。

《孤独者》在激烈的心理矛盾冲突中展示魏连殳外冷内热的性格特点及其思想的发展变化,笔调森冷严峻;《伤逝》采用男主人公“涓生的手记”,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浓郁的抒情叙述,流露着他对子君的怀念与追思,读来哀切动人;《祝福》中细致的肖像描写,环境氛围的烘托,也都素来为人所称道。

上一篇:《呐喊》 下一篇:《鲁迅杂感选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