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审美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97页(1175字)

在戏剧美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通过对观众审美心理及演员表演心理的研究,探讨戏剧艺术的民族审美心理功能,试图从另一个角度阐明戏剧美的本质特征。中国戏剧界、理论界对这门学科的传统研究比较薄弱,专着有余秋雨的《戏剧审美心理学》。戏剧艺术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中国戏曲重在抒情写意,它对情感的处理不是以自然形态呈现于舞台,而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提炼,经过集中、分类、定型,形成戏曲艺术的程式和虚拟化动作。戏剧艺术的表情手段就是利用程式化和虚拟化的手段,把各种现实生活现象通过合理的夸张和变形取神呈现在观众面前。虚拟化和程式化的表现动作,在形成特定的戏剧情境、创作舞台形象时起了能动的作用,它把观众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统一起来,并在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表象运动的基础上形成自由的时、空观念,为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拓展了广阔天地。这种戏剧美的特定传达范式,是民族历史的积淀,是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戏剧艺术完全依赖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在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先验性的民族文化默契关系。

戏剧艺术以独特的程式化的表演,把人物心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穿透观众的听觉与视觉的阻力去撞击他们的心灵,给观众造成情感上的激荡和压力,引起特有的心理效应。这种表情过程,实质上是一种高度升华的美学过程,是接受心理的一次动态的多感重构过程。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机制除了联想和想象以外,还调动其他各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另外,观众审美心理定势给接受主体也造成了复杂的审美情绪。

观众的审美心理定势,是观众审美经验的内化和泛化,由横纵两向交织而成。纵为历史继承,横为社会网络。在戏剧审美的过程中,社会群体的心理定势,是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研究和把握观众的心理定势,对于戏剧体裁的选择、戏剧剧种的改革等有着重大意义。此外,演员表演心理学是戏剧审美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剧本到观众的欣赏,演员的表演是一个核心的中介环节。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所塑造的舞台形象,实际上是演员审美感受的外化,或称为“感性显现”。“进入角色”,就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及其产生的心理活动和角色的要求应该达到和谐一致。表现派戏剧艺术讲究技巧,对声音、语言、形体的训练要求严格,讲究美感、舞台感、形象感,企图在准备角色的过程中找到准确的表现手段,找到一个包罗万象的理想范本。

要求能准确地重复他们已经肯定了的“理想范本”。

体验派戏剧艺术则把表现感情的真实作为目的,例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把演员的表演分解为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从心理上作了解析。

要求演员体验角色的情感,进而在舞台上化身为角色。随着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戏剧的假定性和真实感、间离和共鸣、生活感情和舞台感情等问题,都将在戏剧审美心理学这门学科里得到比较完满的解决。

上一篇:色彩心理学 下一篇:音乐治疗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