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46页(731字)

袁枚提出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具有美学与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价值。

他在《随园话》中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诗之为道,标举性灵,发舒怀抱。”其诗云“天涯有客号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所谓“性”,即性情,指情感心理;所谓“灵”,即灵机,指灵感直觉。“性灵”,即指人的自然本性、真情实感与艺术创造的直觉灵感。其语出自北朝诗文论。

刘勰《文心雕》有言:“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钟嵘《诗品》论及“陶性灵,发幽思”。《颜氏家训》也说:“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等主张“独抒性灵”,是批判复古派模拟形式之弊而提出来的。袁枚的“性灵”说受其影响,又是针对沈德潜等守格调、重诗教的陈腐观念而倡导的,代表乾隆诗坛创作主流的理论。其内涵有二,即本乎性情,注重灵机。

他在《随园诗话补遗》中说:“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

”将性情视为艺术发生的本源和艺术魅力的根本。又认为艺术应显示出灵气飞动,味鲜趣真的美感特色。

既高扬天分,所谓“天性多情句自工”;更讲求兴会,指出“诗如化工,即景成趣”,“兴会所致,容易成篇”。他提到的“灵机”,“神悟”等,都近于审美灵感、直觉。

他追求灵敏的审美感受与灵巧的想象构思,崇尚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用笔作意的天趣横溢,同时也重视学问人工,自然生动的形式美。在他的影响下,“随园弟子半天下,提笔人人讲性情”。

他的弟子杜克俊赋诗云“敢望高人启性灵”,弟子樊绐堂作诗道“待索灵根再学诗”。其性灵说影响一代诗风,代表了诗人们注重创作主体心理个性的积极倾向。

上一篇:神韵说 下一篇: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