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书籍:四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2:10:4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四书辞典》第578页(342字)
儒家的道德规范。
孔子非常重视“忠”,把它当作实行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论语·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里的“忠”,主要是指别人的一种关系,把尽力帮助别人叫“忠”。
“忠”,还指诲人不倦,教人以善。《宪问》:“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的“忠”,也指忠于君主,《八佾》:“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讲忠比较少,他不大讲“忠君”道德。他讲的“忠”,指的是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孟子·滕文公上》:“教人以善谓之忠。
”汉以后出现的“三纲”中的“君为臣纲”规定臣民对君主要绝对的“忠”,忠君道德便成为天经地义、永恒的伦理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