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
书籍:中外关系史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7:14: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909页(606字)
现代伟大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犹太民族血统。曾在瑞士苏黎世联邦专科学院学习数学和物理。先后建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提出了受激辐射的理论。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32年参加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反战大会所设立的世界反战常设委员会,不顾个人安危,呼吁和平,谴责法西斯统治和战争政策。1933年受希特勒迫害而迁居美国,定居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1939年8月2日,他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抢在法西斯分子之前制造原子弹。在其他科学家参与下,于1945年研制成第一颗原子弹。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十分关心。
1922年底至1923年初,去日本讲学途经上海,看到“在上海,欧洲人形成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中国人民成了“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的情况,引起深切的同情和强烈不平,因而对不久前爆发的“五四”运动表示理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呼吁各国对日进行经济制裁。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支援中国的募捐活动。
1936年11月,国民党政府逮捕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君子”后,他与14位美国着名人士发出声援电,援救被迫害的爱国民主人士。对于所接触到的中国留学生,他都给于亲切的关怀和帮助,曾说:“推之中国青年,敢信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