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
书籍:中外关系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59页(363字)
铁勒族中的一支。
隋称韦纥、袁纥。初游牧于蒙古色楞格河流域。6-7世纪移至鄂尔浑、土拉河流域,服属东突厥。隋大业元年(605)与仆固、同罗、拔野古反抗突厥,总称回纥。
唐天宝三年(744),药罗葛部骨力裴罗自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立回纥汗国,有九姓部族,受唐册封为怀仁可汗,取代了突厥在蒙古高原的统治。又降拔悉密、葛逻禄,辖地东至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
葛勒可汗、牟羽可汗时曾助唐平安史之乱。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鹘。
开成五年(840)遭天灾、内乱和黠戛斯人的袭击,王庭被焚,诸部溃散。一支迁至葱岭以西,称葱岭西回鹘。一支迁至河西走廊,称甘州回鹘。一支迁至吐鲁番盆地,称西州回鹘(亦称高昌回鹘)。
13世纪初先后降于蒙古,后称畏兀儿、伟吾等,逐渐形成今日的维吾尔族。有文字,称回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