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中日甲午战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242页(912字)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后,野心勃勃,即已准备对朝、中大举侵略。1885年(光绪十一年)李鸿章曾与日首相伊藤博文在天津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鲜以后若有变乱等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如向朝鲜派兵,应先行文知照。

1894年朝鲜南部爆发农民起义,朝鲜请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也怂恿中国出兵“代韩勘乱”。

6月6日清政府派直隶总督叶志超等率军1500人进兵汉城以南的牙山,帮助恢复朝鲜的局势。而日军也擅自以“保护”使馆与侨民为名,进入朝鲜,占领汉城。

清政府为避免中日冲突,曾建议双方撤兵,日本则于7月25日向中国不宣而战,首先在牙山口外半岛海面击沉1艘中国运兵船高陞号,重创和俘虏各1艘中国护航舰。同时,在朝鲜陆地又从汉城方向进攻清军,清军被逼,北撤平壤。

中日双方同于1894年8月1日正式宣战。

9月初,日本陆军由大将山县有朋指挥,分兵4路,直逼平壤;清军在叶志超统率下,虽聚集大军万余进行抵抗,但当左宝贵军牺牲后,叶志超急命各军弃城北撤,并遗下大炮40余尊,枪万余枝,粮饷无数。

日本陷平壤后,乘胜追击,于10月下旬渡过鸭绿江,守江清军4万,不战而退;至11月下旬日军陆续占领了沿江的安东(今丹东)、九连城、凤凰城(今凤城)。同时另一支日军渡海至花园口登陆,11月6日攻下金州,南攻辽东半岛。

11月7日进占大连,21日攻陷旅顺。清军刘坤一等虽力图反攻,均告失败。

1895年2月,占据海城的日军于3月上旬分兵连陷庄、营口、田庄台。

清政府惊慌失措,认定锦州到山海关也将不保而图投降之道。

日军在海军方面,也于9月17日袭击从大连护航运兵到大东沟后返航的北洋舰队,双方激战5个小时,清海军提督丁汝昌英勇奋战后,但却奉命率北洋舰队撤入威海卫港,日军在两个月后又在威海卫以东的成山角登陆,攻占威海卫港口南北所有的炮台。1895年2月2日敌军入据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丁汝昌服毒自杀。

从此清政府陆海两军均告失败,清政府乃命李鸿章与日本议和,并于1895年4月12日签订中日《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

上一篇:牙山海战 下一篇:牛庄战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