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8页(5381字)
(释文〕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诡:诡诈、奇诡。对敌言“诡”,古今一律,所以,这项原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两军相持之际,商鞅送信给公子印说:“我以前与公子友好,现在各为两国的将领,实在不忍相互攻杀,可以与公子相会,双方盟约,快乐的饮酒,尔后各自退兵,以使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印信以为然,就离开军营,来会商鞅。盟约仪式完毕,在饮酒庆贺时,商鞅所埋伏的穿甲武士,俘虏了公子印;秦军趁势发起攻击,消灭魏军,凯旋回国。
〔例2〕 春秋时,宋、卫两国军队联合进攻戴国,戴国兵寡势弱,坚守不战。当时郑庄公自宋国回师,听说宋、卫两军进攻戴国,心中暗喜,于是召集部下说:“哪有自救不暇又迁怒他国的道理?我们要乘此机会吞并戴国,打败宋卫军队”。
于是,分兵四路,衔枚息鼓,直奔戴国。临到戴都时,派公子吕带领一路兵马,假借援救戴国的名义,骗开城门。戴君正受宋卫两军的攻击,没有仔细考察,就放郑军入城。郑军占据戴都后,又配合其它三路兵马,很快打垮了宋卫两军。
郑庄公一举两得,所获甚丰。
〔例3〕 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羌族烧当部落首领迷吾率众进攻金城塞,汉护羌校尉张纡出兵迎战。迷吾战败退走,派翻译充当使者向汉军请降,率众到临羌归附。张纡大张筵席,却将毒药下在酒中,用伏兵杀死羌族首领八百余人,并斩下迷吾的人头;接着还趁机发兵攻打迷吾的余部,斩杀、俘虏数千人。
〔例4〕 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率兵前往焉耆国。焉耆国王为了不让汉军进入国界,拆除了苇桥,断绝了交通要道。班超另走别路,在离焉耆国都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焉耆王感到害怕,想把他的人马都赶入山中以求自保。焉耆大臣元孟,曾在汉朝京城做过人质,便秘密派遣使者把情况报告给班超。班超约各国国王前来聚会,声称将给他们优厚的赏赐。于是,焉耆王、尉犁王等三十人前来拜见班超。等大家坐定后,班超故意愤怒地责问焉耆王,并令士兵把他们绑下斩首。
同时,发兵攻打焉耆国,斩杀五千多人,抓获俘虏一万五千多人,缴获牛羊马畜三十余万头,又立元孟为焉耆王。此后,西域五十余国都俯首听命于汉朝。
〔例5〕 南北朝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六月,上柱国韦孝宽奉命统率诸路大军讨伐相州(治所在邺城,即今河北临漳县)总管尉迟迥,进至武陟时,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军十万于沁水岸上列阵以待。
韦孝宽令架桥渡河,尉迟惇令军队稍稍后撤,意欲引诱韦孝宽渡河,待其半渡而击,不料韦孝宽乘其引军后撤之机,鸣鼓齐进,迅速渡河,尉迟惇一退而不可收拾,韦孝宽乘胜向邺城推进。尉迟迥重整旗鼓,将十三万大军列于邺城之南。他自己也披甲临阵,亲率万人,皆着绿巾、棉袄,号曰“黄龙兵”,首先向韦孝宽发起攻击。其黄龙部卒皆为关中人,英勇顽强,效死力战,韦孝宽不抵其锋,接战不利。此时,尉迟迥之弟尉迟勤率军五万自青州来援,其三千骑兵先期而至,韦孝宽更加被动。
行军总管、化政公宇文忻看到数万邺中士民都来观战,便对韦孝宽说:“形势危机,我当以诡道破之。”韦孝宽还未明其意,宇文忻就命弓箭手射向观战的士民,顿时,箭如雨发,观战的士民纷纷奔散,转相腾籍,声如雷震。宇文忻随即大呼:“尉迟迥兵败了!”士卒闻听此言,再看敌人一片狼籍,斗志复振。韦孝宽乘敌扰乱之机,鸣鼓进击,尉迟迥狼狈走保邺城。
〔例6〕后梁贞明七年(公元915年),后梁将领刘鄩得知后晋把主要兵力集结在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东),而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空虚,决定先袭击晋阳。当时刘鄩驻扎在洹水(今河北省大名县西),如果公然把部队开赴晋阳,一定会遭到晋军阻击。
刘鄩驻地城墙上筑有许多齿形的矮墙,叫堞。平时,哨兵总是扛着旗子沿着堞来回巡逻。
晋军只要看到堞上的哨兵和旗子,就知道城中守军还在。刘鄩为了顺利撤兵,命令士兵把毛驴牵到堞上,训练它们象哨兵那样来回走。
毛驴又温顺又听使唤,很快就学会了。刘鄩又叫人把草人绑在驴背上,又在草人肩上插上旗子。
毛驴驮着草人在堞上来回走个不停,晋军还以为是哨兵。而这时,刘鄩已将人马撤出洹水,向晋阳进发了。
晋军只见堞上哨兵走动,不见城中有动静,经两次探察,才弄清楚堞上走的是驴。再询问百姓,回答说刘鄩撤走已两天了。
晋王命令部队追击,可刘鄩军队已经走得很远了。
〔例7〕 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二月,张士诚乘驻金华、处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县)的朱元璋部苗兵叛乱之机,派其弟张士信、同佥吕珍领兵十万围攻诸全(今浙江诸暨县)。守将谢再兴鏖战二十九天未分胜负,派人到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县东北梅城镇)告急于李文忠。李文忠知严州兵少,且接近桐庐敌境,手中无兵可派,就根据兵贵虚实的原则,在义乌的古朴岭上贴出告示,扬言邵荣、徐达将各带五万兵会齐金华,不日可达诸暨。
敌兵见榜,径相传告,吕珍退兵五里扎营,准备决战。恰好当时胡德济接到李文忠檄文,自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西北)率兵来援,并从降卒处了解到敌兵的实情。当晚夜半时分,胡德济和谢再兴命军士饱食后,突袭张士信军营,一时金鼓铳炮震天地,敌兵又惊又惧,人马奔走,自相蹂躏。胡德济趁势掩杀,张士信大败而逃。
〔例8〕 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李文忠为追击元兵,孤军深入到鄂尔浑河,结果与蒙古大部队遭遇。面对越集越多的敌兵,李文忠没有惊慌,而是勒马据险自固,而且设置许多疑兵,并纵牧所获的马畜于野外,一连三日都是如此。敌人怀疑他设有伏兵,不敢进逼,向北稍退,李文忠借机率兵返回。
〔例9〕 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十二月,增援朝鲜的明军攻击日寇占据的蔚山城。
日军凭险据守,坚壁不出,明军围困十昼夜也未攻下。这时,日军统帅行长派精兵三千,虚张旗帜列于汉江之上,明军经略杨镐闻报海上日本兵船沿江而来,立即弃军策马西逃,明军大溃,日军追击,斩杀明军万余人。
〔例10〕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正月,张献忠在兴安巧妙突出明军重围,率部进入四川,进军达州(今四川达县)。
当时,张献忠仅有骑兵三千,杨嗣昌率数万明军拦击,双方相持达半月。张献忠利用明军各部混杂,各扼一方,互相不熟悉和惯于自扫门前雪的特点,命令起义军战士换上明军服装,打着杨嗣昌的旗帜,大摇大摆地穿敌营而过,闯过敌人的封锁线。杨嗣昌发觉后,引兵追赶,张献忠已率部大踏步进攻成都去了。
〔例11〕 清太宗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清军攻占大凌河城后,派阿巴泰、德格类、多尔衮、岳讬率兵四千穿汉人服装,和明降将祖大寿一道夜袭锦州。大军二更出发,一路鸣炮不绝。
锦州明军听到后,以为大凌河兵逃逸而来,争相出城接应。
清军乘此冲杀,斩明军甚众。
〔例12〕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李自成占领忻州(治所在今山西忻县)、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向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县)发动进攻。明军总兵周遇吉经过力战,在粮食火药用尽,外援绝望的情况下,出城诈降,而伏精兵袭杀起义军骁将四名、士兵甚多,李自成付出重大代价后才占领宁武关。
〔例13〕 清顺治元年(公元1664年)十月,豫亲王多铎受命率大军南下豫北,由怀庆(今河南沁阳)附近渡过黄河,尔后转锋西进,经潼关向西安进攻。为隐瞒企图,麻痹李自成大顺军,多铎在南下时,扬言进攻江南地区,然后乘大顺军不备,在击败怀庆地区的大顺军后,由孟津渡黄河迅速逼近潼关,并于次年正月攻占潼关,打通了西进西安的通道。
〔例14〕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五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来到昭莫多(在今外蒙古乌兰巴托市东南图拉河上游南岸),因为食粮将尽,准备撤军,又怕敌兵从背后袭击。
当时,噶尔丹的使者格垒沽英正在清军营之中,康熙帝就派他回去,对他说:“回去告诉你的主子,让他赶快来投降。我限你在七十天内返回向我报告,超过期限,我马上发兵进讨。”正在这时,军需官达都虎进来报告说:“军中粮米将要吃完。”康熙帝大怒道:“达都虎摇惑军心,真是可杀。即便粮食吃完,我也要吃雪穷追,坚决不回兵。
”诸军对此均不理解。于是派格垒沽英回去,并派人随他走出二十里外后,才传令班师回京。
〔例15〕 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50年)七月,洪秀全命令各地拜上帝会成员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集合,整编队伍,准备起义。清廷闻讯后十分惊慌,急派大批部队前往镇压。
为迎击敌人,洪秀全率兵占领了紫荆山附近的陆川县城。陆川城四周有大河环绕,可防突袭,洪秀全又在此修筑了坚固工事,使清军难以攻陷,并派人到广东搬取救兵。在救兵到来之前,洪秀全因供给断绝,决定拔营他往。
为了迷惑敌人,洪秀全命令城内妇女儿童在河边屋内向围攻的清军频频击鼓,以示固守,自己则率军乘黑夜潜行出城。等清兵发现中计,派轻兵追击时,洪秀全已带军离城远去,追兵也被洪秀全派出的殿后队伍打得大败。
〔例16〕 1935年5月27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团从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夺取泸定桥。部队出发后,走的是羊肠小道。沿河走了一段距离后,遭到对岸敌人的射击。
于是杨成武、王开湘决定爬山抄近路。
他们率领战士们发扬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以一天二百四十里的速度急行军。
此刻,对岸国民党军队的增援部队也在朝泸定桥扑去。双方夹岸而行,有时都能互相望得见。
红军没有时间停下来吃饭,战士们空着肚子行军,饿了就嚼口冷饭团子。晚上十一点,在一个叫楚梅的地方,杨成武看见对岸有火光。那是国民党的一个营,点着火把在赶路。杨成武大胆决定利用刚缴获的国民党部队的番号和联络信号。
他让号兵吹号,告诉对岸,他们也是国民党部队,刚消灭了一股赤匪。那边的国民党部队回答了他们。
杨成武命令部队也点上松竹做成的火把。就这样,两支队伍隔河并行了好一阵子。
过了不久,国民党军停下宿营。四团仍继续赶路,冒雨于5月29日晨赶到了泸定桥西岸。
〔例17〕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调集兵力,包围中原解放区。中共中央为保存实力,指示中原解放区领导要先发制人,在敌人发动全面进攻前,进行突围。
26日,中原军区主要领导人李先念、郑位三、王震果断决定在国民党总攻前夕,分别向西突围,而以第1纵队之第1旅向东突围,以迷惑敌人,完成任务后,进入苏皖解放区。29日,从北路突围的部队在信阳南突破敌之封锁,向西越过平汉路,几经艰辛到达陕南。
从南路突围的部队7月初于孝感北向西突过平汉路,7月中旬,主力进至鄂西北。第1纵队第1旅向东突围,牵制了敌人,完成掩护任务后,进至苏皖解放区。
〔例18〕 1948年5月中旬临汾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同意了徐向前北进晋中的作战计划,任务是保卫晋中麦收,断敌粮源,大量削弱阎军有生力量,缩小敌占区,创造打太原的条件,而最重要是歼敌有生力量、打个胜仗。徐向前反复考虑阎军的意图和动向,认为阎锡山最怕损失实力,他的战术实际上是时刻准备逃跑。
因此,既要迷惑敌人,让敌人敢于出来,调敌人远出,又要抓住战机,迅速歼敌,不让敌人逃掉。于是,他派一支地方部队,伪装解放临汾的兵团主力,开赴晋南风陵渡征集船只,作出准备横渡黄河支援西北战场的姿态,同时释放一批俘虏,有意让他们传播这一消息,使敌人误以为我主力不会马上推进晋中。
又令吕梁军区部队攻击汾阴、孝义间,引敌主力西进,令太岳军区部队向北推进,相机占领灵石,而兵团主力两个纵队,则从晋中平原的太岳山区秘密向晋中开进。6月11日,太岳军区部队向灵石发起进攻,12日攻占灵石,阎锡山五个师十三个团的兵力,由汾阳、孝义、平遥、介休分三路南下,企图围攻吕梁军区部队。此时,兵团主力突然出现于平遥、介休之间地区。敌发觉退路已断,立即星夜向祁县回窜时,被解放军包围,歼其大部。
26日,太原有两个军及一个纵队来援,并于28日突破阻击,两敌会集于祁县、洪善、平遥地区,企图与解放军决战。解放军则迅速乘虚北上,攻占祁县,并控制了榆次、太谷间广大地区。敌发觉退路又断,于7月8日拼命北窜,被解放军集中兵力包围于太谷以北之大常镇地区。
战至7月18日,敌两个军一个纵队全部被歼,其残敌纷纷向太原逃跑。
解放军发起追击,歼敌一部。至21日,解放军连克十三座县城,直逼太原城下,使晋中除太原孤城外,全获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