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李牧

书籍:孙子兵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8:54: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13页(1802字)

【生卒】:?~公元前228

战国末期赵国人。

赵孝成王丹在位时,牧被委任为代郡郡守,准予便宜行事,实际上是赵国北部边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李牧在职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边防。1.根据边防要求,调整地方官吏的设置,以适应战备体制。2.将地方财政收入,全部划归幕府,用作军费开支,以提高官兵的生活水平。

3.狠抓军事训练,经常演习骑射,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4.加强警报和通讯联络设施,以保证边防行动的应变能力。

5.组建侦察情报网络,派大批间谍深入塞外,以了解匈奴的动态。在对匈奴作战方面,李牧提出坚壁自守,示弱避战,养精蓄锐,伺机反击的基本方针,要求边区军民,发现匈奴入侵,应立即退回营垒防守;规定有敢随意出战捕虏者,按违令罪处斩。

此后,每当匈奴侵扰,赵国边防人员都退入营垒,坚壁清野,避免接战。匈奴骑兵既缺乏攻坚的器械,又掳掠不到牲畜和粮食,只得毫无所获的撤走。如是数年,赵国边区基本上没有遭受大的损失。

对于上述边防活动,赵丹未能理解,误以为是怯战的表现,因而派人接替了李牧的职务。

新任郡守一反李牧的作战方针,每逢匈奴入侵,上出兵迎战,但同机动性较强的匈奴骑兵对比,总是陷于被动,结果多数失利,军队和生产都遭到严重破坏。鉴于这种情况,赵丹再度起用李牧,李牧先是托病不仕,在赵丹准允按前定作战方针办后,又回到北部边区视事。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赵军吏卒的素质和战斗力大为提高,求战的愿望日渐强烈,而匈奴误认为李牧怯战,愈发骄傲轻敌,不以赵军为意,这就使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有效地反击匈奴,李牧在统辖区内征调战车1300辆、骑兵1.3万、精锐步卒5万、弓弩手10万,组成一支实力强大的部队,集中在待机地域,做好作战准备。

嗣后,李牧命沿边军民赶着牲畜出塞放牧,引诱匈奴前来掠夺;待匈奴出兵侦察时,又故意仓忙后退,遗弃大批牲畜,示之以怯。匈奴单于闻讯大喜,亲自率领10多万骑兵,进犯赵国边区。李牧遂即部署战车和弓弩手构成有一定纵深的战阵,从正面迎击匈奴,采取守势作战;将骑兵和精锐步卒控制于战阵侧后为预备队,用以攻击匈奴侧翼和扩大战果。匈奴骑兵因受到对方战车队形的限制,机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在赵军弓弩手的密集射击下,伤亡惨重,进攻遇挫。李牧趁势指挥预备队从两翼出战,发起强大的钳形攻势,把顿挫于战阵当面的匈奴骑兵包围起来,经过激烈的肉搏战,除单于带少数侍卫突围逃走外,歼灭了所有来犯的匈奴骑兵;继而乘胜北进,又迫使邻近的襜褴、东胡、林胡三国降服赵国。

赵王迁三年(公元前233年),秦将桓率军攻打赵国,占领宜安(今河北藁城),对赵都邯郸构成包围态势。李牧被任命为将军,统领所部南下,与邯郸派出的部队会合,在宜安附近同秦军对峙。桓见李牧坚壁不战,就率主力袭击肥下(今河北晋县),以诱使赵军往援,将其消灭于运动之中。

李牧识破桓的企图,乘虚进击秦军大营,将其留守吏卒和各种物资全部俘获;继而在桓从肥下撤军回救时,运用一部分兵力从正面阻击秦军,而把主力部队配置于两翼,等正面与秦军接战后,立即调动两翼实施钳攻,将秦军全部歼灭,仅桓带少数亲兵突围逃走。翌年,秦王政再次发兵,分两路攻打赵国:一路从邺(今河北临漳)地北上,一路由太原东进而后南下,均向邯郸进迫。

李牧认为邯郸南有漳水和长城为依托,秦军不可能迅速攻破,所以使司马尚率部据守长城一线,而自己领主力北进,将北路秦军打垮;随后回师与司马尚所部会合,向南路秦军反击,又获得胜利。

这使赵国得以暂时的稳定。

直到赵王迁七年(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命王翦、杨端和率军攻打赵国,从南北两面向邯郸进迫。李牧沿用一贯战法,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致使秦军屡次攻击不果。王翦利用赵迁庸碌无知,其宠臣郭开贪利嫉贤的缺陷,一面停止进攻,保持对峙,派使者去赵军营内与李牧谈和;一面派间谍携带重金潜入邯郸,买通郭开,散发谣言,并向赵迁告密,说李牧与秦将私自讲和,相约攻破赵国,分取代郡。赵迁误中反间计,信以为真,遂命赵葱接替李牧的兵权,而将李牧杀害。

一代善于攻防的名将最终死于谗言之下。

上一篇:白起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