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52页(1527字)
(释文〕 作战时,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没有哪一处不防备,也就没有哪一处的兵力不薄弱。
〔例1〕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准备大举发兵,进攻许都,而曹操在击破刘备后,率军回到官渡。田丰看到这种情形,就建议袁绍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穷,兵马虽然较少,却不可轻视,现在不如按兵不动,与曹军相持。将军据守山川险固,拥有四州的民众,对外结交英雄,对内抓紧农耕,加强战备。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出来组成奇兵,频繁地攻击曹军的薄弱环节,扰乱黄河以南地区。曹军救右,我军则攻击其左;救左,则攻击其右,使得曹军兵力分散,疲于奔命,百姓无法安心生产。我们没有多少劳苦,而曹军已陷入困境。这样不出三年,我们就可以稳操胜券。”袁绍没有采纳这一建议,结果与曹操交战,遭到失败。
〔例〕2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温福率清军攻打大金川(今四川金川),设大营于木果木。令提督董天弼率兵五百分屯底木达,防守小金川(今四川小金)。大金川土司索诺木沿山遍设碉卡阻击清军,温福也以碉对碉,筑碉堡千余所,所部两万余人大部分驻各碉卡,以致兵力分散,大营守备不足,结果使各处兵力都显不足。索诺木暗中派人说服小金川已降清之头人七图葛拉尔思甲布等部反清,诸部响应,并借底木达兵力薄弱,又无后援之机,于六月初一日袭击底木达。董天弼率仅剩的二百人迎击,中枪而死,余众溃败。金川军攻占底木达后,即劫清军粮仓。清军对木果木后山要隘防守疏忽,六月初十日金川兵从后山袭击清军大营,温福中枪而死,大营及各卡守兵望风溃散。
〔例3〕 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太平军攻占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改称天京,定为国都,并分兵攻破镇江、扬州。根据担任太平军实际指挥职务的东王杨秀清的作战计划,太平军下一步的作战目标是进兵苏杭,攻取江南财富地区,建立粮草供应基地。但是,就在太平军攻占镇江的当天,清朝代理湖北提督并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的广西提督向荣率兵万余人赶到江宁城东,先结营于沙岗,不久移营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同时,清朝钦差大臣琦善、直隶提督陈全绶、内阁学士胜保等也率吉林、黑龙江等地的马步军万余人自浦口进至扬州地区,屯营于雷塘集、五台山等地,建立起江北大营。清军以江南、江北大营紧紧地卡住天京的脖子,伺机反扑。东王杨秀清不得不中止夺取苏、杭的计划,调拨大批军队守卫天京。夺取苏、杭的计划既已受阻,太平军只好把供应天京粮饷、器械的目标移到长江上游地区。但是,太平军在攻取天京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兵力,在经过上游地区,对武昌(今湖北武汉市)、九江、安庆等大城市,完全弃而不守,现在又必须派出相当兵力将其逐个夺回,西征成为不可一日或缓的任务。同时,为了实现推翻满清统治的根本任务,太平军还要分兵北上,扫荡北京“妖穴”。过早定都天京,使太平军陷入三面作战的被动地位,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面对不利局面,太平军没有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不是首先集中兵力打破江北、江南大营封锁,派兵西攻夺取饷源,为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而是同时分兵数路,去完成上述三大任务,结果造成偏师扫北的被动态势。三月,杨秀清命勇将林凤翔率军扫北,为解决兵力不足问题,不切实际地要求他们从小路进兵,直攻北京,企图用孤军长驱深入的办法取胜。扫北军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一直进至天津附近,终因兵力太弱归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