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卑而骄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0页(4448字)

(释文〕 对于行动谨慎、言辞谦恭的敌人,要设法使他们骄傲自大,放松戒备,从而利于我方的攻击。

卑:指敌人谨小慎微,辞卑行敛;骄:骄傲、傲慢,指使敌人骄傲起来。

〔例1〕 晋文公重耳执政以前,曾经流落到楚国。楚成王把他当作贵宾,待之以诸侯的礼节。一日,楚成王跟重耳开玩笑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金银财宝,贵国都有的是,我真想不出怎么来报答大王的恩典。”重耳接着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去,很愿意与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都能过上太平的日子。可是万一发生战争,那我怎么敢与大王对敌呢?那时候,我只能退避三舍(一舍合三十里),算是报答大王的恩典。”楚成王听罢,更是看重重耳。重耳回国执政五年后,晋楚两国在城濮(在今河南濮阳)发生战争,晋军统帅先轸一见楚军逼近,就打算立刻开战。

狐偃劝阻说:“当初主公在楚王面前说过,要是两国打仗,晋国情愿退避三舍。这可不能失信。”将士们都表示反对。狐偃进一步解释说:“我们退避三舍,不只是昭示信义于天下。假若我们退兵,楚军也撤退,两国就可以讲和。如果我们退兵,楚军还追上来,那就是他们的无理。我们有理,而他们无理,我们的士卒就可以理直气壮,楚军将士假若还是自高自大,两军交战对我们就有利。”于是,晋文公下令晋军向后撤退九十里。

楚军将士见此状,更加骄横起来。晋军统帅利用楚军的这一弱点,一举打败了楚军,取得城濮之战的重大胜利。

〔例2〕 春秋时,庸人趁楚国闹饥荒之机攻楚,麋人率百濮聚众响应。于是,楚国出兵进攻庸国。

第一次交锋,楚军败下阵来,子扬窗从庸人手中逃出来,主张倾巢出动,立即向庸人发起进攻。师叔则说:“不行,不如再和他们交战,我们继续败退。这样庸人就会骄傲起来。敌人骄傲,我们奋发,然后才能取得胜利。

”楚王以为师叔言之有理,就依其言接连与庸人交战,屡战屡败,一连退却了七次。庸人本来就缺乏组织性,连连获胜,便认为楚国不堪一击。及至后来,庸人竟不再设防。

于是,楚王动员全军,自己坐上驿站传递快车,分两路展开猛烈的攻击,很快消灭了庸国。

〔例3〕 匈奴冒顿单于即位初,东胡很强盛,听说冒顿杀父自立,便派使者来向冒顿索取头曼单于的千里。冒顿询问臣下,大家都不同意,他自己解释说:“怎么和人家国境毗连,却爱惜一匹马呢?”遂即把那匹千里马送给东胡王。

没过多久,东胡王以为冒顿软弱可欺,又派使者来向冒顿讨取一位阏氏。冒顿又问臣下的意见,大家都感到愤怒,要求出兵攻打东胡,他又解释说:“怎么和人家国境毗连,却爱惜一位女子呢?”于是把自己宠爱的阏氏送给东胡王。

这样一来,东胡王更加骄横,竞向西侵占与匈奴交界的一片空地,并且派使者来向冒顿说明他们要独得那片土地。冒顿又问臣下的意见,大家都认为那是一片废弃的空地,给不给东胡都可以。冒顿听罢,极为愤怒地说:“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给他们呢?”当即把那些说可以给东胡的臣下全部杀掉。尔后,冒顿率领匈奴骑兵,前去袭击东胡,东胡王因为轻视冒顿,没有防备,所以匈奴骑兵一到,就把东胡打得大败,杀死了东胡王,虏获了大批牲畜财产,为后来匈奴统一漠北游牧部族奠定了基础。

〔例4〕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达磨赞普卒,各实力派为争夺吐蕃最高统治权相互攻伐,战乱不已。洛门川(治所在甘肃陇西县东南)讨击使论恐热在同各部的攻战中频频得手,实力最强。吐蕃鄯州(治所西都县,今青海乐都县)节度使尚婢婢,不乐仕进,好读书,宽厚沉勇,有谋略。论恐热担心尚婢婢袭其后方,决定加兵鄯州。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六月,论恐热率军向鄯州开进,军至镇西(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以西)时,突然狂风怒吼,电闪雷鸣,十几员副将被雷击,牲畜死伤数百。论恐热对此讳莫如深,不愿再挥军进击。

尚婢婢获悉此事,对部将说:“论恐热率大军而来,本认为我不堪一击,今遇天灾,又犹豫不进,我们不如借机伪装臣服,使其退兵,以助其骄气,我再伺机而进。”部下均表赞同。尚婢婢便派人给论恐热送去金钱、丝绸以及、美酒,犒劳其将士。

同时修书一封,表示臣服,并乞请论恐热准其辞官还乡。论恐热非常高兴,并将尚婢婢的信遍示诸将,得意地说:“尚婢婢这样的人是书呆子,哪里懂得用兵!等我坐了天下,给他个虚名的宰相,打发他呆在家里就行了。”论恐热复信尚婢婢,百般抚慰。

然后引军而退。论恐热上了圈套后,尚婢婢笑道:“我们吐蕃如没有国王,就归附唐朝,岂能屈从于象论恐热这种犬一样的人!”九月,论恐热的军队驻扎在大夏川(今甘肃和政、康乐县境洮河支流三岔河),尚婢婢派庞结心、莽罗薛吕两员大将率五万精进击论恐热。

进至达河川(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南,莽罗薛吕率兵四万伏于险要之地;庞结心引兵一万伏于柳树林中,另以一千骑兵登上山头挑战,并将辱骂论恐热的信射入城内。

论恐热见信后十分恼怒,当即率军出战。庞结心且战且退,论恐热紧追不舍。突然莽罗薛吕的伏兵四起,论恐热军顿失阵脚。

此时狂风大作,溪水倒流,论恐热军陈尸遍野,溺死者亦不可胜计,论恐热仅以身免。

〔例5〕 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江淮招讨使张俊率军进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时,投靠刘豫(建炎四年被金册封为齐帝)政权的李成率部进占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其部将马进占领筠州(今江西高安),皆驻足不进。

过了一些时日,马进遣人前来求战,张俊复书细作答状,极尽怯战骄敌的能事。此时,金及伪齐政权兵势正盛,马进亦认为张俊怯懦惧战,因而疏于戒备。张俊谍知叛军稍怠,即遣诸将分道击敌:以通、泰镇抚使岳飞为先锋,中部统制官杨沂中则率部抢夺生米渡(今江西新建县生米镇)后,急趋筠州城下。马进闻讯,便出兵背筠河,先据要地。

杨沂中又向张俊建议说:“彼众我寡,当以骑胜。请将骑配属于我,公率步兵正面迎敌。”张俊表示赞同,即遣杨沂中率骑兵数千,与神武后军统制陈思恭分为两道,同出山后,伺机而动。

张俊与马进激战到中午时分,杨沂中率精骑突然从山上飞驰而下,突入敌阵。马进遭此袭击,阵脚大乱,四处溃散,被宋军俘获八千多人。第二天,两军再战,马进军力不支,无奈引军而遁,张俊遂收复筠州。

〔例6〕 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月,燕王朱棣侦知都城南京空虚,挥师直捣南京,企图一举解决与建文帝的帝位之争。当大军抵达徐州时,徐州守将坚守不出。

朱棣为避免恋战坚城之下,误己行期,准备驱兵南进,但当时士卒多散出各地搜集军粮,他害怕这些零散部队遭到掩杀,于是决定对徐州施以兵威。他先在九里山设置伏兵,并在演武亭藏匿百余骑兵,然后派数名骑兵往来徐州城下百般辱骂,焚烧敌人房屋,悠闲地向城中射箭,自早至晚毫不停歇,第二天,守军终于忍耐不住,恼怒地派出五千士兵进行攻击。朱棣派出的骑兵见状,慢慢退去,将追兵诱到河边。这时炮响伏发,朱棣亲领精锐杀奔城西门,切断追兵归路,腹背夹击,几乎全歼追兵。

从此,朱棣兵卒单骑往来城下,城中守军也不敢出战,朱棣终于不受阻挠地绕过徐州,带军快速南下。

〔例7〕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二月,张献忠在四川太平县(今四川万源县)玛山被明军左良玉、郑崇俭、张令等部包围。

由于叛徒刘国能为敌内应,加上地形不利,兵力不足,张献忠在遭受重大损失后,向岔溪、千江河等地转移,明军张令、方国安跟踪追来。刚刚遭受重大挫折的张献忠,在敌人追兵面前没有丧失理智和信心,而是利用敌人刚胜正骄的弱点,佯装败走,将其诱至柯家坪山区,然后乘其立足未稳,突然回马杀出,几乎全歼张令军。等明军郑崇俭部赶来援救时,张献忠已主动撤围转入湖北房县一带的深山密林中养精蓄锐去了。

〔例8〕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了明朝首都北京。

面对势力强大的农民起义军,驻扎山海关的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大耍两面派手法,他一方面迫于农民军的压力,接受农民军犒银四万两,摆出一副愿意谈判罢兵归顺的姿态;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与清朝的旧关系,依仗山海关是清军入塞的必经之地,积极与清勾结,要求清军支援,共同对付起义军。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领袖们,看不出吴三桂的真实面目,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轻敌,以为吴三桂在明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肯定会投降自己,只对吴三桂准备了招降的一手,而没有防备吴三桂与清军勾结。

当吴三桂因其爱姬陈圆圆发兵攻打起义军,并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时,李自成才认识到形势紧张,迫不得已亲率二十万大军开赴山海关,将山海关三面包围起来,又出奇兵二万,截断吴三桂与清军的联系。吴三桂陷入两面受敌之中,飞书向清兵告急。清军连夜急驰,在一片石将起义军唐通部击败,解除吴三桂的后顾之忧。当起义军与吴三桂交战激烈时,清军骑兵突然加入战斗,攻击起义军侧翼。

起义军兵力用尽,无法抵御清兵进攻,很快由胜转败,被迫退回北京,形势发生了急遽的逆转。

〔例9〕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郑成功率十七万水陆大军,由舟山向长江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六月二十三日占镇江,七月七日包围南京,大江南北宁国(今安徽宣城县)、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县)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或克或降,俱为郑成功占领。

面对郑成功的强大攻势,清江南总督郎廷佐利用郑成功胜后骄傲轻敌的心理,伪言一个月投降,骗取郑成功相信。结果郑成功既不阻止杭州、苏州、崇明等地清军援军进入南京城,又不发动进攻,而坐待敌降,以致军队战斗意志松弛,日夜饮宴歌舞,不操兵器。清军乘势反攻,大败郑军,郑成功撤回厦门。

〔例10〕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三月,戈登率领英国侵略军与清军联合攻占太平军占据的宜兴、漂阳等城后,又向金坛发起攻击。

戈登看到自己依仗优势炮兵连战连胜,因此踌躇满志,以为他的大兵一到,金坛太平军就会开门迎降。二十日,戈登的英满联军开至金坛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不见兵矛旗帜,也不见人影,非常寂静,呼唤城内守军投降,也没有回声。一心指望不战入城的戈登见状心中生疑,下令用大炮轰城,但城墙上仍不见旗帜人影,依旧保持着神秘的沉默。炮轰持续了数小时,并将城墙轰开了一道缺口,城中仍无丝毫反应。英满联军以为城中无兵防守,于是欢呼着冲进缺口,准备登城。这时,一直神秘埋伏着的太平军守城部队呐喊着杀出,打得英满联军猝不及防,惨败而退,戈登及其副将柯克汉姆也被击伤。

太平军在重创英满联军后,为避免在敌人优势炮火下,付出不必要损失,主动撤出金坛城。

上一篇:怒而挠之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