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31页(3505字)

(释文〕 我军前进时,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因为冲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我军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我军行动很快,敌人追赶不上。

〔例1〕 三国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出祁山,战败曹真后,急忙下令全军,拔寨撤退。杨仪不明其中原因,来问诸葛亮说:“今天我军大胜,挫败魏兵锐气,何故退兵呢?”诸葛亮解释道:“我军缺少粮草,利在速战。现在魏军坚守不出,对我十分不利。魏军虽说战败,但实力犹存。

如果他们以轻骑袭我粮道,我军不能运粮,那时就无法撤回。因此,我军要乘曹真刚刚战败,不敢轻易进攻之机,出其不意,乘胜退兵。

”于是,蜀军诸将收拾本部军立即撤退。待曹真知道诸葛亮退兵时,蜀军撤退已经两日,想追赶也来不及了。

〔例2〕 晋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太尉刘裕力排众议,任命资名尚轻的原西阳(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东)太守朱龄石为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刺史,并率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将士二万攻伐割据蜀地的谯纵集团。

临行前,刘裕向朱龄石面授机宜说,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刘敬宣伐蜀,军至黄(今四川绵阳县东南涪江畔),兵败而还。此次谯纵料我本应从外水(自重庆沿长江上溯)进攻,但为出其不意,我仍可能从内水(即自重庆沿涪水上溯)进攻,因而必以重兵守涪城(今四川绵阳)。我大军若依前次趋黄虎,则正中谯纵下怀。

所以,此次应以大军自外水取成都,而设疑兵出内水。策划完毕,刘裕又耽心军机外泄,便另以函书交付朱龄石,并在函面写有“至白帝乃开”字样。诸军虽然长驱而进,却不明白出哪一路进攻。朱龄石率大军于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六月抵达白帝,开启函书,上写道:“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从中水取广汉,老弱乘高舰十余,从内水向黄虎。”诸军得令,倍道兼行,谯纵果然命辅国将军谯道福率重兵防守涪城。当朱龄石率军到达离成都二百里的平模城(在今四川彭山县东)时,谯纵便派其秦州刺史侯晖、尚书仆射谯诜统领万余大军于平模夹江筑城以御晋军。

朱龄石看到谯诜布兵严整,营垒险固,便向刘钟说:“时值盛夏酷热,而敌严兵固险,正面攻城恐怕难以得手,只会使将士日益疲困。我打算养锐息兵,以待时机,你看怎么样?”刘钟回答说:“此举不妥。

先前我们声言大军向内水,谯道福才不敢舍守涪城。

我大军突然至平模,出其不意,侯晖为之丧胆,其所以阻兵守险,正是畏惧我们的表现。

趁敌慌惧之时以精兵攻击,其势必克。平模既克,鼓行而进,成都便指日可下了。

若缓兵相持,彼将会知我虚实,同时予敌调兵之机,谯道福从涪城来援,并力拒我,到那时,敌军人情既安,良将又集,我军求战不得,军食无资,我两万大军便只有做谯纵的俘虏了。”朱龄石听后,便部署急攻平模,一举而克。

并斩谯诜、侯晖等。

而后乘胜而进,势如破竹,谯纵诸营望风而溃,朱龄石遂攻占成都,谯纵政权由此而亡。

〔例3〕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徐达、常遇春奉命率军北上攻击元军,一路所向披靡,占山东,下河南,入河北,很快攻克通州(今北京通县),兵锋直逼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木儿见大势已去,带后妃、太子逃往开平(今内蒙名伦西北),元大都落入徐达之手,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至此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得到捷报后,下诏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委派孙兴祖为都督驻守北平,命徐达、常遇春继续挥兵西进山西,扫荡元朝残余势力。同时命冯宗异、汤和由河南渡黄河北进,与徐达呼应夹击山西。

是年十月,当徐达、常遇春攻克保定,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冯宗异、汤和由武陟进入山西,攻克泽州(今山西晋城市)、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时,元太原守将扩廓帖木儿(又称王保保)领兵迎战,并大败汤和军,随后又率军出雁门关,企图经保安(今河北涿鹿)入至居庸关,进袭北平。徐达等人面临着是继续进军山西,还是退兵据守北平的重大选择。经过认真分析敌情,徐达认为,扩廓帖木儿远途出击,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兴祖防守,一时不会出现危机,如果以攻对攻,直捣太原,就可使敌人陷入进不得战,退无所守的两难境地。一旦扩廓帖木儿回师太原,自己就可以逸待劳,一举将其歼灭。

众将对此深表赞同,于是马不停蹄,继续向太原进发。扩廓帖木儿在保安得到明军直趋太原的消息后,只好回师救援。

徐达在自己手中只有骑兵,步兵尚未跟上,敌众我寡,不宜正面交战的情况下,采纳常遇春的建议,决定出敌不意,进行夜袭,并接受了扩廓帖木儿部将豁鼻马的约降请求,让其作为内应。

当扩廓帖木儿深夜独坐军帐,为如何救援太原焦虑时,突遭明军袭击,一时失去主意,只好匆忙率十八骑落荒而逃,豁鼻马率部众四万人马出降。

徐达乘势追击,兵临太原城下,元守城军队弃城而逃,太原遂为明军攻占。

〔例4〕 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九月,释嘉策陵率鞑靼兵寇犯明边,深入到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安定(今甘肃定西)、会宁诸县。大同巡抚王越乘敌精锐西进,后方空虚之机,率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等由榆林红儿山(榆林西北长城外)出击,昼夜前进,袭击红盐池(内蒙伊金霍洛旗东南)鞑靼根据地,大破敌军,焚其庐帐而还。从此,鞑靼不敢持险深入。

〔例5〕 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四月,鞑靼老把都儿以明锦州、义县方面有备之故,率二万骑兵自新兴堡入侵,乘虚突入辽东前屯(今辽宁绥中),包围明指挥姚大漠、百户常禄等于三道沟,姚大漠等与守兵四百余人战死。

〔例6〕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二月,费扬古随康熙北征噶尔丹。兵至中拖陵,费扬古侦知噶尔丹驻军特勒尔济,就派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阿南达、阿迪等率兵先往挑战,且战且退,将噶尔丹诱至昭莫多(今外蒙古乌兰巴托市东南图拉河上游南岸)。费扬古兵分三路,与噶尔丹激战不已。

费扬古遥望噶尔丹后阵不动,知道是其妇女、驼畜所在,就派精骑前去袭击,使敌阵大乱,然后乘乱夜追逐噶尔丹三十余里,将噶尔丹打得大败逃走。

〔例7〕 1938年7月,日军大本营在制订的《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大纲》中,除了具体规定进攻武汉的方针外,还明确提出进攻广州的作战目的:“在于一面切断蒋政权的主要补给线,一面使第三国特别是英国的援蒋意图受到挫折。”正当中日双方军队在武汉外围激战之际,9月7日,日军大本营又在御前会议上作出了进攻中国华南的决定。日军大本营命令,进攻广州的日军为第二十一军的第五、第十八、第一〇四师团和第四飞行团。自9月底开始,上述部队分别从青岛、上海、大连海运至澎湖列岛的马公集合。防守华南的国民党第四战区余汉谋13个师约11万人,重点置于广州附近,一部在福建和广西沿海警戒。但国民党当局认为日军不敢轻易进犯广州,故未作防守准备。当武汉会战发起后,第四战区又调4个师北上支援武汉,因而广州的防守十分空虚。

日军侦悉这一情况,于10月11日晚,将主力第五舰队从马公运抵大亚湾。12日,日军顺利登陆。13日,日军一路攻占淡水,一路攻占平山。15日占领惠州和惠阳。

19日,日军奇袭增城,中国守军2万多人,一触即溃。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并切断了广九和粤汉两铁路线联系,攻占广州东北方向的从化城。23日,日军第五师团攻占了虎门要塞,继而占领了佛山、三水等城。

〔例8〕 1946年鲁西南战役后,蒋军30多个旅被晋冀鲁豫解放军吸引到鲁西南,其后方更加空虚。

为确保并扩大已取得的战略主动权,毛泽东及中央军委指示刘邓大军:要下决心不要后方,直向大别山,把革命战争推向蒋管区。8月7日,刘邓大军分三路向大别山进军。

8月11日跨过陇海线,17日过了黄泛区,18日渡过沙河。蒋介石判断刘邓大军可能是北渡黄河不成而被迫南窜。

而当刘邓大军过了黄泛区,渡过沙河,继续南进,指向大别山时,蒋介石才明白了刘邓的意图,急忙调集20个旅分路堵截,并以4个旅在平汉路侧击,以1个整编师和1个整编旅赶到汝河以南布防,企图南北夹击刘邓大军。23日,刘邓率野战军指挥部和第6纵队到达汝河北岸时,敌已先到达南岸布防。刘邓指挥第6纵队从敌防御阵中杀出一条通路,渡过了汝河,很快又渡过了淮河。趁追赶之敌赶来之前和大别山空虚之机,刘邓迅速实行了战略展开,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