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366页(1226字)
(释文〕 军队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离开而不要接近。
我方远离这类地形,敌人就会接近它;我方面向这类地形,敌人就会背靠它。 绝涧:指两岸陡峭的山涧。
天井:指四周高、中兴低的洼地。
天牢:指山险环绕,易进难出的地形。
天罗:指荆棘丛生,难以通过的地带。天陷:指地势低凹、泥泞易陷的地方。
天隙:指两山之间狭窄的谷地。
〔例1〕 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占领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
蒋介石以薛岳、刘湘等部,南攻北堵,妄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南岸地区。
敌刘文辉集中第24军主力由泸定至富林沿大渡河筑碉堡,阻止红军北进。
敌刘湘以第20军主力和第21军一部由杨森指挥,向雅安、汉源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北岸的防御力量。红军先头部队勇猛神速,于24日晚占领南岸渡口,缴获渡船一只。
25日,红1军第1营第2连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的率领下,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战胜激流骇浪,强渡成功,击溃敌1个营,控制了大渡河北岸渡口。但由于水深流急,缺少渡河工具,大部队无法迅速渡河。在追敌日益迫近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红1师及干部团在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前进,主力则沿大渡河右岸与已渡河的左岸部队夹河而上,直取泸定桥。泸定桥是四川通往康藏地区的咽喉,桥东有刘文辉部1个团(欠1个营),桥头沿岸筑有坚固防御工事,重兵扼守,桥板已全部拆除,只剩几根铁索悬在空中,另有两个旅的敌军正向泸定桥急进增援。
为抢夺泸定桥左岸桥头,接着,红军组织红4团第1营第2连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冒着敌人的火力,攀踏悬空的铁索链,冲向对岸,攻占河左岸桥头堡,占领泸定城,随即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的部队在泸定城会合。5月30日,中央军委率领红军主力,从泸定桥过河。
至6月2日,红军全部胜利地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例2〕 1936年3月,张国焘在南下碰壁、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公开提出准备向西北转进,创建西北根据地。
在西进中,红军不仅要沿途与敌人进行战斗,而且要经受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丹巴、道孚之间,横亘着大雪山脉中段海拔5000米的折多山。
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不时有冰雹、狂风、大雪降临。为了避开风暴的袭击,必须在每月十二日前通过顶峰的党岭。
这样,部队不得不在头天下午开始行动,连夜接近主峰。指战员们在漆黑的夜里,在陡峭的山路上刨开冰雪,辟路前进。
上山时汗流浃背,浸透军服,到山顶一经严寒侵袭,全身衣服顿成冰筒。
有时大风夹着积雪,卷得人马立脚不稳,有时天气晴朗,但冰雪反射着强烈的日光使不少人一时被刺的眼睛失明。
空气稀薄,使人呼吸困难,头晕脑胀,腰酸腿软。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红军指战员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一人晕倒,几个人去扶持,许多伤病员也被安全抬过去,翻过了折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