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374页(1318字)

(释文〕 打仗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且能集中自己的兵力,判明敌人的情况,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

那种缺乏深谋远虑而又轻视敌方的人,必定成为敌人的俘虏。 武进:恃勇轻进,即轻敌冒进。

并力:合力,指集中兵力。取人:指取胜于敌人。

易敌:轻视。

〔例1〕 秦末,项羽刘邦大破秦军,杀掉秦将李由,占领大片土地。

项梁由此滋长了骄傲情绪,更为轻视秦军。宋义看到这种情形,就劝谏项梁说:“凡是用兵打仗,如果战胜而将帅骄傲,士卒怠惰,那就要失败了。现在将士们已经有些松懈,而秦军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开来,兵力日益增强。所以,我很为将军担忧,希望将军留意。”项梁不肯听从,却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到齐国使者高陵君,说:“依我推断,武信君(项梁)必然兵败。你如果慢步缓行,故意耽误时日,就司以避免被杀。如果疾步快行,肯定会遇上杀身之祸。”高陵君听信宋义的话,行程延缓下来。秦军果然全力出击,大破楚军于定陶。

项梁战死。

〔例2〕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西夏国主李元昊被劓而死,李谅祚继立。谅祚年幼,太后主政,诸将不和。辽主耶律宗真欲乘隙伐夏,积极做战争的准备。

辽东路统军使耶律色珍奉命组织建造楼船130艘,上置兵,下立,规制宏大。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六月,辽主即部署伐夏:以韩国王萧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赵王萧孝友、汉王特布等为河南道副都统。兵分三路:萧惠等率师为南路,耶律达等出北路,辽主率师出中路。萧惠率领的南路大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颇有气吞山河之势。

进入西夏国境后,萧惠恃重轻敌,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对此举无不忧虑,纷纷建议萧惠部署将士,以备不虞。

萧惠十分自负,对诸将说:“我大军蜂拥而来,夏主谅祚必定亲自出城迎接车驾,哪里还有功夫以武力图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后来,辽主所率的中路大军因故撤退,萧惠不得消息,依然挥师轻进。

一天,萧惠的营栅未立,西夏军便冲杀过来,萧惠及其将士盔甲不及着身,就仓皇退走,西夏军鼓噪而进,萧惠险些被俘,士卒死伤不可胜计。

〔例3〕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率蒙古兵由威宁海子(今内蒙兴和西北)南下,从墩口溃墙入寇明边,尽伏精兵于山谷密林中,以弱师诱敌。明总兵张达轻敌,率部追击,遭伏战死。副总兵林椿与敌骑战于弥陀山,听说张达被围,急忙还救,也力战而死。

〔例4〕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一月,清军大败阮文惠,平定安南(今越南)后,乾隆帝命孙士毅撤兵回国,孙士毅为了俘虏安南叛将阮文惠,建立大功,没有遵令立即撤退,而且骄傲轻敌,不设防备。

阮文惠乘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正月初一清军宴乐之际,突然袭击黎城(今越南河内市)。

清军仓促应战,黑夜中自相践踏,大败退走。总兵李化掩护大军渡富良江时,堕水而死,提督许世亨、总兵张朝龙战死,官兵夫役挤溺而死者数千人。

孙士毅尽毁关外所存粮械数十万,退回镇南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