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的概念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医生手册》第44页(1205字)
兽药是指用于动物(包括家畜、家禽、鱼类、蚕、蜜蜂等人工饲养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①化学药品;②抗生素;③血清、菌(疫)苗、诊断液等生物制品;④中药材等。
(1)新兽药 指我国新研制出(或仿制成功)的兽药原料药品。
(2)制剂 指为便于使用和提高疗效,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剂。剂型是指根据需要,为便于使用、运输和保存,将药物加工制成一定规格、形状而有效成分不变的形式。按形态剂型可分为:①固体剂型,如片剂、散剂或粉剂、粉针剂、丸剂、胶囊剂等;②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舔剂等;③液体剂型,如溶液剂、酊剂、合剂、乳剂、擦剂等;④气雾剂型。
(3)半衰期和残效期 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要维持药物在体内比较稳定的有效浓度,应按半衰期给药。残效期亦称残留期,指一些半衰期长的药物,在体内血浆浓度虽然不高,但还会存留较长一段时间。这些药反复使用易引起蓄积中毒。
(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主要有药物方面、动物方面和给药方法等。
药物方面:溶解度大的发挥作用快、药效较强;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大多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剂型不同,吸收率不同;剂量即药物的用量,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和持久性。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剂量愈大,作用愈强。这种规律,称为“量效关系”(图1-28)。
图1-28 剂量与药物效应关系
动物方面:不同种类、年龄、性别、个体的畜禽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不同。
给药方法:给药方法不同,药效出现时间和维持时间就不同。内服给药主要适用于胃肠道疾病及慢性病的治疗。注射给药药效迅速、剂量准确。皮下注射药效维持时间较长;肌肉注射药效较迅速;静脉注射则药效更快,适宜于急救或需要输入大量药液时。直肠给药不受肝脏影响,作用比内服快而强。皮肤黏膜给药多数是发挥局部保护、消炎、杀菌、杀虫等作用。吸入给药则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亦可经肺泡吸收而产生全身作用。
(5)配伍禁忌 又称配合禁忌。为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治疗不同的病症,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在短期内前后使用于同一病畜,称为配伍用药。配伍用药时,可能产生疗效性的、物理性的、化学性的不利变化。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产生这些不利变化,这就是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