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05页(1590字)

(释文〕 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行动起来从不盲目,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总是变化无穷。

迷:迷惑、迷误,引申指盲目。举:举动、措施。

〔例1〕 东汉建武元年(25年),邓禹率军进入关中,得到当地豪杰的支持。

众将领劝邓禹直接攻打长安。邓禹说:“不能这样。眼下我们的人数虽多,可是能打仗的人少,各种物资供应也没有保障。

赤眉军刚刚攻占长安,钱粮充裕,锐不可当。只是他们没有长远打算,钱粮虽多,但内部争权夺利,变故也多,岂能长期固守。

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粮草丰盛,牲畜繁多。我们暂且领兵向北,休养军队,积蓄力量。

等到赤眉军疲惫下来,再来图谋消灭他们。”于是率军向北略地。

等赤眉军在长安无法立足,不得已引兵西进的时候,邓禹率军迅速占领了长安,在关中引起很大的震动。

〔例2〕 南朝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年),东魏丞相高欢率军攻西魏之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玉壁守将韦孝宽在众寡悬殊的情势下,随机制变,沉着应战,击退了高欢的进攻。高欢于城南筑土山,试图依山入城。

韦孝宽则利用城上原有的两楼缚木续接,并将两楼连接起来,多置战具,以御敌军。

高欢见空中进攻不能奏效,又转入地下,令从城下凿十条地道,欲穿地入城。韦孝宽则针锋相对,令掘长堑,腰截地道,并令战士屯于堑中,西魏每有战士穿道入堑,便擒而杀之。

又于堑外积柴贮火,西魏军若下地道,立即塞柴投火,并用皮排吹风,烟火吹进地道,道内敌军便被烧伤。高欢又筑攻车撞城,排楯防守不能胜任。

韦孝宽便令缝制布幔,随车所向,布幔悬于空中,攻车无奈。高欢又令用松薪麻骨绑于竹竿上,灌油加火,以便烧布焚楼。韦孝宽则令做长钩利刃,火竿一来,便可将其割断。高欢又令于城四面凿地道二十条,道中支梁柱,以油灌柱,放火烧柱,柱折城塌。

韦孝宽便于城陷之处树木栅捍堵,高欢军终不得入城。高欢苦战六旬,智勇俱困,发疾而退。不久,便在忧愤中死去。

〔例3〕 唐宪宗元和年间,朝廷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连连失利,元和十一年(816年)十二月,彰义军节度使袁滋竟卑辞向吴元济求和,被朝廷严加切责,贬为抚州刺史。

太子詹事李愬奉诏继任彰义军节度使。李愬赴任后,抚慰将士,柔弱示人,从而对内团结了将士,对外麻痹了吴元济。半年以后,李愬知军心可用,便表请朝廷出师,雪夜取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消灭了吴元济的割据势力。期间,李愬奇谋连出,令将士赞叹。

元和十二年(817年)五月,李愬攻朗山,因吴元济援兵大至而失利。当时全军将士情绪沮丧,而唯独李愬欢然于色,说:“正合我计。”接着募敢死之士3000人,号曰突骑,自己亲自训练,使常为行备,欲以袭蔡州。同年九月,李愬率军攻吴房(治所在今河南遂平县),克其外城,斩敌首千余级。

李愬不挥军乘胜急攻,却引军而去。淮西将孙献忠率骁骑五百迫击官军,众人皆惊,大有溃奔之势,李愬下据胡床,传令道:“敢退者斩!”官军回马力战,敌将孙献忠兵败身死。这时,诸将建议乘胜攻吴房,李愬不予采纳,引兵还营。

十月,李愬率军一举攻克蔡州后,诸将向李愬请教道:“将军始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而终于获得成功,这些都是众人所难以理解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李愬回答说:“我于朗山失利,贼便生轻我之心,从而疏于戒备。取吴房,则其余众奔往蔡州,并力固守,故暂存吴房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敌不知吾至,我正可攻敌无备。孤军深入,则人皆死战,其战斗力倍增。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计细,如果矜小胜,恤小败,这无疑于自己先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哪里还谈得上立功呢?”众皆叹服。

史称李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