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14页(3699字)

(释文〕 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的先头部队和后续部队无法策应,大部队和小部队无法协调,官兵无法救援,上下阻隔,无法收拢,士卒溃散,无法集合,即使集合起来,也很不整齐。

相及:相互顾及、相互策应。相恃:相互依靠、相互协同。贵贱:这里指传统军队的官兵。收:集合、收拢。

〔例1〕 西汉末年,绿林军攻占重镇昆阳(今河南叶县)。王莽得知,大为震动,急忙组织40余万大军,在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的率领下直扑昆阳。

面对强敌,仅数千人的起义军,一时人心惶惶,大多数将领认为昆阳不可守,只有刘秀等少数将领认为:“昆阳,中原之门户,守则全军可救,失则前功尽弃。但是敌强我弱,如若死守孤城,也是死路一条。

”因而主张兵分两处:王凤、王常留守昆阳,刘秀则率领数十骑精锐乘黑夜杀出重围,赶往郾、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等地求援,得数千救兵,昼夜兼程,驰援昆阳。援军初与莽军相接,小战获胜,士气为之一变。刘秀又佯遣使入城,声称起义军已攻下宛城,即刻来援,故意让情报落入敌手。消息传开后,莽军人心动摇,起义军则势力大振。

城内守军乘势杀出,内外夹击,莽军大乱,主帅王寻被杀,士卒自相践踏,争渡水而逃,溺死数万,河水为之不流。起义军乘胜追击,俘获无算。至此,昆阳之围遂解。

〔例2〕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杀死后,其旧将李催为了报仇,举兵攻打长安。

吕布乘李催军马刚到,安营未稳,引兵冲杀一阵,李催大败,后退50里下寨。在与郭汜、张济、樊稠计议时,李傕分析说:“吕布有勇无谋,不足忧虑。我们可以仿照汉初大将彭越常常扰骚楚军后方,来帮助刘邦的打法。明日,我引军守住交通要道,每日诱他厮杀;郭将军可行军抄击其后,擂鼓进兵,鸣金收兵,牵制吕布;张济、樊稠二公可分兵两路,进击长安。

这样吕布首尾不能救应,必然大败。”众将士皆依计而行,不过几日,就把吕布杀得大败,并且很快攻占了长安。

〔例3〕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八月,唐决定发巴蜀之兵,讨伐割据江陵的萧铣,并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集结兵力。九月,唐行军总管李靖督军三道东进:以庐江王李瑗率水陆军沿江而下,以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省沅陵县)趋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以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汉口),三军会于江陵,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时值秋汛,江水泛涨,唐诸将多建议待水落之后再行军,李靖说:“兵贵神速,我乘江水暴涨,顺流而下,正可出敌不意,攻敌无备。”于是挥军浩荡而下。萧铣亦认为,三峡路险,唐军必不能进,因而疏于戒备。

十月,唐军顺利攻拔荆门、宜都两镇,继而进逼夷陵(今湖北宜昌市)。

萧铣急命屯驻靖江的文士弘率精兵数万驰援。唐军接战失利,李靖乘敌疯狂掠夺战利品、军阵混乱之机,迅速组织兵力反击,歼敌万余人,追至百里洲(今湖北省枝江县东江中),又重创敌军。

之后,李靖率轻兵5000人直逼江陵,李孝恭督大军继至。此时,江陵城内守军仅数千人,萧铣急召江南及岭外之兵来援,但远水不解近渴。

唐军包围江陵,先拔其外围水城,获得大批舟舰,李靖遂命将其全部弃掷江中,任其漂流而下。

诸将大惑不解,李靖对大家说:“萧铣属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我孤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敌援军四集,我表里受敌,虽有舟舰,亦无用处。现在我们将敌舰弃置江中,使其顺江而下,敌沿江州镇的援兵见到,必然以为江陵已破,不敢贸然轻进。即使派人前来侦察,来往亦需旬日,那时,我们已破江陵了。

”萧铣各地援军见江中弃舰漂流,果然生疑不进。萧铣内外隔绝,无力拒战,便于十月底率群臣出降。各路援兵确知江陵失守后亦纷纷解甲。

〔例4〕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11月,燕王刘守光率军二万进犯易(今河北易县)、定(今河北定州市)、容城(今河北容城县),驻守易、定的王处直向晋王李存勖告急。12月,晋王派周德威率军三万攻燕,以救易、定。次年正月,周德威东出飞狐(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与王瑢部将王德明、王处直部将程岩会师易水(在今河北易县),政破燕祁沟关(在今河北涿州市南),迫降燕涿州刺史刘知温,然后直抵幽州城下。

刘守光急向后梁帝朱全忠求救。2月,朱全忠亲自率军离开洛阳,命杨师厚、李周彝围枣强(今河北枣强东南),贺德伦、袁象先围蓨县(治所在今河北景县)。

当时,晋将李存审屯赵州(今河北赵县),闻听梁兵大至,裨将赵行实认为众寡悬殊,宜入上门(即井陉口,在今河北获鹿县西南)避敌锋锐。李存审不以为然,说道:“我们的大王正全力经略幽蓟,南方之事委托于吾辈数人。如今蓨县告急,吾辈岂能作壁上观!若敌得蓨县,必西侵深、冀,为患更深。当与公等以计破敌。

”于是,李存审乘梁军攻蓨县之机,引兵控扼下博桥(在今河北深县东南)。之后,命史建瑭、李肱化整为零,分部袭扰梁军。并把抓来的梁军樵采人员断臂后放回,令其传谕梁军“晋大军已到”。

此时,贺德伦攻蓨县未拔,朱全忠率杨师厚的5万大军前来会战。

梁军进至县西,还未置营,史建瑭、李嗣肱各带领300名骑兵,身着梁军服装,打着梁军的旗帜,与梁军樵采者杂行。傍晚,来到贺德伦军营前,杀门人,纵火大噪,弓矢乱发,左右驰突。战至天黑,便迅速撤离。梁军遭此突然袭击,不明真相,十分恐惧。

此时,断臂俘虏又回营大喊:“晋王的大军赶来了!”朱全忠果真以为晋军大至,急忙烧营夜遁。

梁军一口气后撤150余里后,方得知晋大军根本没来,只是史建瑭的一些游骑。

朱全忠听后悔恨不已,病情加重。

〔例5〕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二月,张士诚派李伯升、谢再兴攻诸全(今浙江诸暨县)新城。

守将胡德济坚守待援,派人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领兵昼夜兼程,进至距敌20里的潭扎营。

胡德济听到李文忠来到,派人告诉他说:“现在敌人士气正盛,可以稍避其锋。”李文忠说:“我军兵众不如对方,但计谋胜于对方。昔日谢玄8000人破苻坚80万众,有什么可避的!我如不战而退,敌方气势更盛,虽然有大军来到,也难以攻取。死中求生,正在今日。

”于是下令:“敌方兵众而骄,我方兵少而精,以精抵骄,可一战而擒。战后缴获辎重全归你们所有。

”说罢向敌阵冲去,与城中守军内外夹攻,将敌军打得大败而逃。

此役,李文忠等部斩敌万余人。

〔例6〕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深以故元旧将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决意发兵加以征讨,于是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左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将军,往征沙漠。大军出发前,朱元璋问诸将说:“元主迟留塞外,王保保近来又孤军犯我兰州,欲侥幸得尺寸之利,不灭不已。你们出兵,以何为先?”诸将都说:“保保寇边,因为是元主还在之故。如果大军直取元主,则王保保失势,可不战而降。”朱元璋说:“王保保正以兵犯临边境,现在舍其而取元主,是舍近而求远,失去轻重缓急之宜,不是好主意。我的意见是分兵为二:一路由徐达带领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攻打王保保;一路由李文忠率领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忙于自救,无暇应援。元主远居沙漠,意料不到我军会至,就像狐狸和遇到老一样,必定为我攻取,这就叫做一举而两得。”诸将深服其谋,受命而行。

四月,徐达在平西(在今甘肃,地名不详)大败王保保,俘元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战马15280余匹,另有驴骡骆驼等杂畜无数,王保保携妻子数人逃奔和林(故址在今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五月,李文忠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西南)俘获元顺帝之孙买的里八刺并后妃、宫人、诸王、省院达官、士卒等,另有珍玩、国宝、牲畜无数。两路大军都得胜而还。

〔例7〕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皇太极派多尔衮统八旗左翼兵为东路军,由青山关(今河北迂西东北)入边;岳托统八旗右翼兵为西路军,由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入边;自己率一部兵力佯攻锦州、宁远(今辽宁兴城),以牵制明军。明军在清军的多路进攻面前,疲于东西奔命,首尾不能相顾,使入边清军得以从容长驱中原腹地,大肆抢掠半年后,于次年四月安然出关。

〔例8〕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清浙、闽水师由提督邱良功、王得禄率领,联合进攻海盗蔡牵,双方交战于定海渔山洋面。

第一日双方不分胜负。次日,邱良功采取分船隔攻的战法,首先分割蔡牵舰队,使其各舰不能相互支援,然后以自己的坐舰与蔡牵的坐舰紧靠,进行激烈的接舷战斗。邱良功、王得禄负伤后,仍坚持指挥作战。蔡牵船既得不到支援,铅丸又用尽,便以银元充炮子,继续发炮,舰上战士已死30余人,尾楼又着火。

清军争登蔡牵之船,蔡牵便齐炸首尾巨炮,自裂其船沉入海中。蔡牵余部千余人也在福建降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