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由不虞之道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24页(2712字)

(释文〕 用兵作战,要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

虞:预料、料想。

〔例1〕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派威武中郎将贺齐,讨伐丹阳郡属下黟、歙两县的地方势力。黟县豪强陈仆、祖山将2万户在林历山中建立营寨,四面都是绝壁,无法进攻。

贺齐领兵驻下一个多月,无计可施,后来秘密召募身手敏捷的壮士,在比较隐蔽的险要之处,乘夜用铁戈挖开岩石间的缝隙,悄悄攀登上山,然后悬下布带,把下边的人一个个拉上去。一共上去100余人,分布在各个角落,突然擂起战鼓,吹起号角。山上的敌军大吃一惊,扼守山道的人全都向山上逃去,与主力会合。

贺齐大军因此能从山道直上,大破陈仆、祖山的部众。

〔例2〕 东晋成帝咸康八年(342年)十月,燕王慕容皝自棘城(今辽宁义县西)迁都城(今辽宁朝阳市)。

慕容燕的主要对手有两个,一是高句丽,一是宇文部。先伐高句丽还是先伐宇文部,成为慕容皝急需抉择的战略问题。建威将军慕容翰建议宜首先攻伐高句丽。他认为,宇文部虽然“强盛日久,屡为国患”,但其首领“逸豆归篡窃得国,群情不附;加之性情庸闇,将帅非才,国无防卫,军无部伍,如若击之,百举百克。

”高句丽虽然离燕国较远,但却常有觊觎之志。若我先伐宇文部,高句丽见宇文部亡,祸将及己,必然“乘虚而入,袭我不备”。所以高句丽实为燕国的心腹之患,应首先除掉它。慕容翰进一步分析宇文部说:“宇文自守之虏,必不能远来争利。既取高句丽,还取宇文,易如反手耳。二国既平,利尽东海,国家兵强,无返顾之忧,然后中原可图。”慕容皝采纳了慕容翰舍近袭远的建议,开始布置攻伐高句丽的具体事宜。当时由燕国进入高句丽的道路有南北两条,北路平阔,南路险狭。

许多将领认为由北路出击较为有利,慕容翰不附众议,认为从南路出击有利。他说:“敌人以常理推测,肯定认为我大军出北道,防御上也必然重北轻南。这样,我以锐兵强将出南道,就可以攻其不意,直取丸都(高句丽都城,今辽宁省集安以东鸭绿江边)。另外,再派一支偏师出北道,战事纵有反复,但其腹心已溃,四肢也难有作为了。

”慕容皝依计而行,十一月,慕容皝亲率领4万强兵锐卒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另派其长史王寓等率兵15000人出北道,攻伐高句丽。果如慕容翰所料,高句丽以精兵5万防守北道,以老弱羸卒防守南道。南道守军弱不敌强,迅速溃败,高句丽王单骑而逃,隐匿山谷。燕军顺利攻进丸都。

〔例3〕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在天下初定之后,派两路大军出兵四川,攻伐明玉珍所建的夏国。一路以汤和为统帅,率北京、天津、湖南、湖北的水军,由瞿塘峡入川,西攻重庆;一路以傅友德为统帅,率陕西、河南步骑兵由陕西、甘肃南卜攻成都。朱元璋料定夏兵知道自己兵发两路入川消息后,一定会倾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在今陕西宁强县北),于是秘密地吩咐傅友德说:“敌兵以为其地天险,我兵难至。你应当出其不意,直捣阶州(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白龙江北岸)、文州(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南岸),使其门户洞开,腹心自溃。

兵贵神速,希望你勇敢进兵。”傅友德到陕西后,一面调集军队,并扬言要出兵金牛,一面暗中派人侦察阶、文虚实,见此两地虽有兵垒但守备单弱,知敌人没有防备自己由此入川,遂下定决心,攀援石峪、昼夜兼程,快速杀向阶、文两处,于当年四月,出敌不意将两城攻破,打开了入川的门户。

〔例4〕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汤和领水师西伐四川,在瞿塘关(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受阻。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又在关上设铁索飞桥,横据关口,使舟船不得溯江而上。

汤和部将廖永忠见状,密派壮士数百人,抬着小船绕过高山出到关的上游,每人自带干粮水筒防备饥渴。由于当地山多草木,廖永忠让壮士全部穿上青簑衣,穿行于山道岩石间,蜀兵因此而未发觉。廖永忠估计壮士们已达目的地,便率精锐部队出黑叶渡,分为两路,于当夜五更向蜀军水陆大寨发起猛攻。黎明,蜀兵精锐尽来阻挡,廖永忠首先将其陆寨击破。

正在战斗激烈之时,抬小船绕出上流的壮士扬旗鼓噪而下。蜀兵对此没有意料,十分惊慌,而下流的明军也拥舟急击,发炮火筒夹攻,将蜀兵击溃逃走。明军西进的门户终被打开。

〔例5〕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三月,燕王朱棣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侦知故元遗兵乃儿不花部驻牧在迤都,于是急忙进兵。当时天降大雪,诸将都想停止前进,朱棣说:“天降雨雪,敌人肯定不会料到我们会去攻打,应当乘雪速进。”等明军赶到迤都,与乃儿不花仅隔一个沙碛时,乃儿不花仍未发觉。朱棣先派指挥观童进入敌营,因为乃儿不花和观童是旧日朋友,两人见面相拥大哭。正在这时,明军大队逼近其营,乃儿不花部众大惊,欲上奔走,观童极力安慰劝阻,乃儿不花于是率部投降。

〔例6〕 明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皇太极派阿济格统兵八万,兵分三路,由独石口进入明边,攻占了雕鹗(今河北赤城南)、长安岭(今北京延庆西北)二城。明朝廷判断清军可能会西进山西,并由山西进攻北京,于是调集兵力加强了由紫荆关到固关一线重要关口的防守。

不料清军却由延庆南下,入居庸关,占领昌平,经沙河、清河直逼北京。明廷急调山西、山东等地明军驰援,并命文武大臣分守都门。但清军却绕过北京,攻占了文安、永清,至雄县后回攻香河、顺义、怀柔等城。八月下旬,进至密云、平谷一带。

一个多月时间,清军围绕北京,踏遍北京周围地区,共破十二城,虏获人畜近十八万,九月初由建昌、冷口(两地均在今河北迁安北)出边返回。

〔例7〕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在西安创建政权、整顿军队之后,决定发兵攻打北京城。

当时明军判断他必然出山西,经保定直取北京。因为这样路途近,而且明军防守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明廷认为宣化、大同是明军重兵所在,无须多虑,万一保定不守,还可以调宣化、大同兵力之半援助畿辅(指京城北京附近地区)。于是派大臣统帅禁军援守保定。

但李自成的行动却完全出乎明军意料之外,他部署刘芳亮部由山西平阳(今临汾)东越太行山进入豫北,尔后转军北上,经保定北攻北京,而亲率主力十余万,由龙门东渡黄河,北趋太原,走明军认为他肯定不会走的明军重兵所在路线,经大同、宣化,由居庸关迂回北京,出敌不意迅速攻取了北京。

上一篇:乘人之不及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