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高蓨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51页(1427字)

【生卒】:?~607

又名敏,字昭玄,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自幼聪明敏捷,略涉书史,尤善词令。承父荫袭爵北周王朝,曾随周武帝宇文邕参加平齐之役,后又随越王宇文盛参加平定汾州(今山西隰县)稽胡帅刘受罗干之役。杨坚掌握北周王朝军政实权之后,因“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任高颎为相府司录,成为杨坚的心腹,出谋划策,施展才智,深受重用。

杨坚为进一步夺取帝位铺平道路,实施了政治改革,并设法削弱宇文氏的势力,更换部分地方军事将领。

但当时还有一些手握兵权的地方军事将领,仍忠于宇文氏,不肯交出兵权。兵力最强的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最先发难,他联合其弟、青州(今山东益都)总管尉迟勤,发动河北、山东州兵反对杨坚,派其子尉迟惇率步骑8万进屯武德(今河南武涉北)。杨坚派遣新任命为相州总管的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统关中兵进击尉迟迥。但当进至河阳(今河南孟县)时,所属各军“莫敢先进”,形成对峙。

这一战关系到杨坚的生死存亡,他拟派心腹人员监军,但左右皆畏难推辞,不肯担任。高颎主动请行,杨坚大喜。

高颎受命后,不及亲自向母亲辞行,即束装就道。高颎到军后,立即在沁水架桥,作进军准备。

尉迟惇于上流施放火筏,企图烧桥。高颎早有准备,预设土于水中,拦截火筏,保护了桥梁。尉迟迥沿汾水布阵,长达20余里,为了实施半渡而击,下令部队稍向后移,高颎利用敌军后撤的机会,指挥全军迅速通过桥梁。

然后将桥焚毁,以激励将士绝死一战。

在韦孝宽及高颎的指挥下,全军奋勇进击,大败尉迟惇军。高颎乘胜追击,包围了邺城(今河北磁县南),他与宇文忻等共同谋划,大破尉迟迥,尉迟迥兵败自杀。这次作战,高颎勇于任事,知难而进,且富于谋略,从此更得杨坚的宠信和重用。

杨坚建立隋朝,任命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位渤海郡公。杨坚即帝位后,即有并江南之志,在高颎推荐之下,开皇元年(581年)三月,以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以韩擒为庐州总管,镇守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作灭陈准备。九月,以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上柱国、宋安公元景山为行军元帅伐陈,命高颎为统帅,节制各军。

适逢陈宣帝陈琐病死,高颎以“理不伐丧”为理由,请求撤军。此举甚有远见,因为隋朝初建,国内尚未巩固,北方又有突厥威胁,灭陈时机尚不成熟。

杨坚向高颎询问灭陈之策,高颎说:“江北地寒,田收差迟,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

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这一从精神及物质两个方面削弱陈国战争潜力的谋略终被杨坚采纳。一切俱如高颎所料,不到数年,陈国的经济日趋困乏,军队士气日渐衰落,守江部队的警惕性完全丧失。开皇八年十月,杨坚任命晋王杨广为统军最高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十一月,隋军以陈都建康为中心,水、陆七路,先后开始行动。

翌年正月,隋军攻占建康,灭掉陈国。高颎因军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

高颎在杨广即位后,被以“谤讪朝政”的罪名杀死。

上一篇:史万岁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