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卫立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793页(2898字)

【生卒】:1897~1960

安徽省合肥人。

1933年12月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五路军总指挥,参与镇压福建事变。此时,李济深、蔡廷锴为首成立的福建人民政府,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宣布解散。当19路军大部队向泉州方向撤退时,卫立煌即在仙游以南、福泉公路以北的有利地形设伏截击。次年2月底,19路军退集到泉州的部队完全被包围,卫立煌派人到泉州和谈,达成了19路军接受改编的协议。

1937年7月底,卫立煌请缨北上抗日。8月初,他率第14军绕满城进入太行山东面的狼牙山、梁各庄、大安山,绕北平西面,侧敌行军。

当主力进至百花山、史家营附近时,卫立煌见日军板垣第5师团正向怀柔进犯,就立即命令第83师向北面之西沟子前进,从敌背后插上一刀。同时,约集在南口、赤城、延庆一线的两个师,南北夹击板垣第5师团。

并令第10师向门头沟急进,乘北平空虚之际进行突进。令第85师至大安山、相机向丰台前进,袭击日军在华北最高司令部。但这个部署因汉奸的泄漏而被敌知悉,日香月清司司令官变更了部署,分三路围攻卫立煌部。面临敌人的围攻,卫立煌令各部利用山形地势,从日军间隙中穿行,向南转移。

各部与香月清司指挥的部队比速度、比灵活、比机智,采取进进退退、打打走走的行动,全部冲出包围圈,到达指定的会合地点遂城镇。1938年2月,侵华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集中10万人,由太原南下,企图一举攻下山西南部。卫立煌认为敌人的战略是速战速决,中国军队采用持久战,则是对付日军的有效的打击手段,应主动阻击其由北南下的师团,争取时间,让兄弟部队转入太行、吕梁、中条山脉和敌后。于是他与阎锡山、朱德研究决定把阻击点选择在临汾北面的韩信岭。随后,他率部与日军恶战10天,达到了战略目的。1941年3月,卫立煌被蒋介石密电召至重庆述职,蒋对他在第一战区对待八路军的公平方法大加责备。卫立煌不服,请假到峨嵋山休息。蒋介石趁卫立煌去峨嵋山之际,派何应钦到西安改变了卫立煌保卫中条山的军事部署。

5月,日多田大将集中15万人向中条山发起进攻,7日攻占了垣曲县黄河渡口,进而由北向南,对中条山形成了大包围态势。

卫立煌得知情况紧急,日夜兼程赶回洛阳,指挥部队从敌人薄弱环节处钻出包围圈,向敌背后攻击,迫敌人停止进攻行动。

9月底,冈村宁茨集中3个师团和1个旅团,进犯郑州。由于郑州守备空虚,卫立煌认为郑州是中原重镇,郑州一失,则中原难保。

他急调部队准备于13日拂晓实施全面反攻,收复郑州。正当卫立煌调兵遣将准备反攻的当口,接到奉命赴援的第三集团军薛师长的电话,报告其部队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卫立煌严厉指出不按时到达坚决按军法处置,决不姑息。这个电话一传开,其他部队也就不敢再观望不前了。

因而,于10月31日一举收复了郑州。1943年冬,蒋介石任命卫立煌接替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到达远征军不久,就把陈诚设在昆明附近之楚雄的司令长官部推进到距怒江前线70公里的保山县王堂,他一视同仁地对待杂牌部队,鼓励他们团结抗战。他研究了敌情,制定了反攻作战方案。

决定以第20集团军负责攻击,由粟柴坝、双虹桥强渡怒江,以腾冲为攻击目标;以第11集团军担任防守,视情况转入进攻;并拟定以空军对缅北缅东至滇西道路上的所有桥梁、涵洞、遂道、窄路实施轰炸,阻滞缅北的日军本田第33军和缅东的牟田口第15军出兵支援滇西日军。

1944年5月11日,卫立煌下达了实施反攻、强渡怒江的命令,经激战反攻部队全部渡过怒江。卫部第20集团军渡过怒江后,卫立煌又细致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在缅甸的日军最高司令官河边正三把注意力过于偏重对付英、美盟军,认为失去滇西,不等于失去缅甸,因而他不会分兵来支援。而滇西日军司令部拥有5万多兵力,也会认为一个中国集团军并不可怕,不会惊慌求援。

在密支那的第18师团负有战略性任务,已被印军牵制,不可能分兵支援滇西。根据以上判断,卫立煌决定变更部署,出其不意,全面转入反攻,迅速攻占腾冲、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

他准备以第11集团军为左翼集团,渡过怒江,向松山、龙陵、芒市攻击;以已过江的第20集团军配属预备第2师为右翼集团,集中力量攻击腾冲。他将这新的方案向蒋介石请示,蒋问他:敌前变更部署,关系重大,谁能负责?卫立煌说:“我愿负责”。接着,他又向美军联络部队司令官窦恩说明改变方案的原因,要求盟军派轰炸机作战略性轰炸:战斗机全部出动,作战术性攻击,窦恩同意一切照办。6月1日,左、右集团军按卫立煌新制定的作战方案,全部转入反攻,9月14日攻下腾冲。卫立煌令右集团军就地作短暂休整,第53军和第54军主力调整南下,参加围歼左翼顽敌。他认为松山地处惠通桥以西的丛山中和腾冲与龙陵之间,日军据此点,分隔了左、右集团军的协同联系,只有拿下它,才能扫除继续西进的障碍。

他亲临前线,指挥第8军和第71军主力,采取坑道作业,步步紧逼,缩小包围圈和加强炮击的战术,在10月中旬打下松山。攻克松山,全盘棋都活了,左右两集团军联成一片,乘胜前进,连克龙陵、芒友、畹町,1945年1月27日与驻印军会师芒友。日军全部被歼,残部不过百人逃入缅甸丛林。这样,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就胜利完成了。

194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命令卫立煌为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于21日飞抵沈阳。他对解放军所进行的冬季攻势采取稳重态度,总是把主力集中沈阳附近不动,理由是解放军的目的和战术是围城打援,不能上其圈套。

5月初,蒋介石决心要撤退沈阳地区国民党的主力,卫立煌认为东北解放军主力现位于辽北与辽西地区监视沈阳与长春部队的行动,如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向锦州撤退,背辽河、新开河与饶阳河三条大河侧敌行动,有被层层截断,分别包围被歼的危险。他对廖耀湘说,如果要撤退沈阳主力,应多派几个军到锦州来,向东打通锦沈交通,沈阳部队西去与东进的部队会师,再一同北上,把长春被围的部队拉出来,然后才能议撤退。

9月24日,蒋介石急调卫立煌至南京接受任务:以沈阳主力直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并夹击锦州地区的解放军。卫立煌去南京路过北平时对傅作义说:蒋先生对东北的指挥,在兵法上犯了三大忌。

兵法上说,勿以三军重而轻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这三个勿,蒋先生都犯了。

我到南京后,若蒋坚持原见,不听东北将领的一致意见,那么必败灭无疑。到南京后,卫立煌不赞成蒋介石的作战方针,主张应待关内增援部队解了锦州之围后渡大凌河、出沟帮子,向辽西地区前进时,沈阳主力才能西出与东进兵团会师。卫立煌回沈阳后,不执行蒋介石要他立即指挥部队出辽西的命令。认为单独出辽西,一定会全军覆灭。

蒋介石于10月3日亲飞沈阳,撇开卫立煌,直接命令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组织力量出击,10月下旬,廖兵团被东北解放军歼于黑山、打山、新民地区。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

26日,蒋介石给予卫立煌撤职查办的处分。

卫立煌精通兵法,富有韬略,但在蒋介石集团中被视为“嫡系中的杂牌”,最后被蒋介石当作替罪一脚踢开。

1949年1月他摆脱特务监视逃到香港,1955年3月应周恩来之邀返回大陆,1960年在北京去世。

上一篇:徐向前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